美文网首页
五、燕丹子的语言风格

五、燕丹子的语言风格

作者: 尊道贵德Layla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15:28 被阅读0次

那么具体的一些小情节的描写,也是大量运用了三复的手法。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的太子丹逃归燕国的过程。一个是秦王发誓,乌白头,马生角,然后为机发之桥。再一个就是到了关门学叫鸡鸣,最后逃脱了。通过三重难关,来强调太子丹逃离秦国的不容易。

还有一个三复的细节,就是太子丹对荆轲的礼遇。表现这种礼遇的时候就讲到三个细节。一个是槃金投龟,二是千里马gan,三是美人之shou,也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通过这样三个细节,来强化太子丹对荆轲的礼遇,加深读者的印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三复情节模式在作品当中得到普遍的运用。而这样的三复情节模式,是非常具有中国民间叙事的特征。三这个数字跟我们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比如说《zhou易》里面有关三的一些具体的象征意义或者它的文化内涵,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在我们后来的通俗文学作品里面,三复情节是被普遍应用的。大家熟知的比如《水浒传》里面,就有三打祝家庄,比如西游记,我们知道有《三打白骨精》。《红楼梦》里面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等。

其实在很多的通俗小说里面有大量的运用。通俗小说、戏曲三复情节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这种一而再再而三或者我们俗话说的一、二不过三,其实都是起到了一种情节的强化作用,这也是符合人们接受事物的,通过一再的重复来加深印象的,这样的一种接受心理。

我们在关注一部作品的叙事特征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到作品的语言运用。《燕丹子》的语言风格跟史书有所不同的是:

第一点在叙述语言方面,它在设计具体的场景细节的时候,它比一般史书要写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第二点从人物语言来看,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所以这里面的人物语言。比如说鞠武给太子丹写的信,以及他和太子丹的对话。田光、荆轲他们的语言都富有非常典型的战国纵横家的论辩色彩。他们非常讲究辞令的修饰。

通过语言的组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他的说服力和语言的情感色彩。这一点适合《左传》《战国策》的人物语言风格是相一致的,可以看出是战国时期语言风格的一种典型表现。

就从人物语言这一点来说的话,我认为《燕丹子》这部作品它产生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早的。

相关文章

  • 五、燕丹子的语言风格

    那么具体的一些小情节的描写,也是大量运用了三复的手法。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的太子丹逃归燕国的过程。一个是秦王发誓,乌...

  • 《燕丹子》传 五 田光见丹

    原文:田光见太子,太子侧阶而迎,迎而再拜。坐定,太子丹曰:“傅不以蛮域而丹不肖,乃使先生来降弊邑。今燕国僻...

  • 《燕丹子》叙

    [清】孙星衍 原文:《燕丹子》三篇,世无传本,惟见《永乐大典》。纪相国昀既录入《四库书》子部小说类存目中,...

  • 三、燕丹子的主题表达

    明代胡应麟把《燕丹子》称为小说之祖,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眼光的。其实这部作品具备了后来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燕丹子》到...

  • 《燕丹子》传 八 荆轲之燕

    原文: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

  • 第二讲 《燕丹子》

    一、小说与历史(上) 《燕丹子》这篇作品讲的是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刺秦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由于《史记·...

  • 四、燕丹子的叙事手法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燕丹子》的叙事方面的特点。先来说一下这部作品的整体叙事结构。它跟史书有什么不同? 《史记》...

  • 《燕丹子》传 一 丹质于秦

    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

  • 《燕丹子》传 七 所知荆轲

    原文:田光曰:“此国事也,请得思之。”于是舍光上馆。太子三时进食,存问不绝,如是三月。太子怪其无说,就光辟...

  • 《燕丹子》传 十三 易水之上

    原文: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燕丹子的语言风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ls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