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看这美丽乡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说说我对现在乡村发展的看法,也顺带回忆一下以前我眼中的农村,还有我的童年。
今天主要看看野花和野草 ……

1
荠菜

这个草还是很常见的,样子么算不上很好看,但也不难看,比较普通吧。也许是因为它太常见,常见也就不稀奇了。
还记得小时候不知是看哪部电视剧,草的那个果实可以吃,很美味的那种,就是图中能小爱心形状那个,我当然真就信啦,去吃了一下一点也不好吃,还是苦的,我就是一直被电视荼毒着长大的。
后来上学了,好像是小学的时候吧,有篇课文里有讲到这个草,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这种草是一种野菜,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吃,我就不知道原来这还是可以吃的,自从学了那篇课文后就一直想去尝尝这草做成菜是怎么样的。
据说这个荠菜开花就老了不能吃了,但是我真的没怎么见过没开花的荠菜,难得见一下也不会说把它采了带回家去烧来吃。后来年纪越来越大,马来头都不去挑了,这个就更加不会去挑了。所以至今我还没吃过荠菜做成的菜。
接下来换个角度来看这荠菜吧
百科角度


真这么美味吗,更想去尝试一下了,不过现在随处可见都是开花的荠菜,又过了吃荠菜的季节了吗,还是说这边的气候环境容易是荠菜变老啊!
接下来再看看药用价值吧

吃荠菜没错的,好吃又有药用价值,一定要去尝尝看!!!
文化角度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荠菜也是爱得深沉,估计真的是好吃,而且常见易得,比如杜甫再穷困潦倒的时候也靠着荠菜度日,以前红军长征的时候荠菜也是保命野菜之一。
荠菜被历代文人墨客揄扬之诗咏吟不绝。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郑板桥的“三冬荠菜偏饶味,九熬樱桃最有名。”
说道历来文人墨客,在吃的方面怎么少得了大吃货苏轼
苏轼推崇吃荠菜,一次,他在给友人信中说:“今日食荠极美,天然之珍……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厌也。”并有其做法:采新鲜荠菜三二斤,洗净,加入淘米三升、水三升、生姜一芽头捶碎,同入锅中,浇上麻油一蚬壳(30毫升左右),煮熟后不放盐。
吃货就是比其他人更强大,自己吃还不够,还要让友人一起吃,还能告诉人家怎么烹饪。
就先讲这么多,从古到今与太多人写过荠菜了,我就不一一拿出来说了,荠菜就先说到这吧。
2
球序卷耳

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野草,就是一直不知它叫什么的,今天特地用图片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原来叫这个名字啊,还算贴切吧,这个草在我记忆中似乎也没什么故事,就这样吧。
本来准备了四个野草,因为荠菜写太多了,今天就先放两个吧。说到吃的就会说的多一些,吃货没救了。
今天就到这儿了,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