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啊,早有耳闻但是一直都没有完整的看完的电影,好电影太多了,而我的时间又太少了,没关系的,慢慢来吧,这个过程已经足够我享受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来消化,走在路上偶尔我会想起,有了很多的感受和思考,算是我和自己的交流,很奇妙,走在刚刚盛开樱花的大道上,空气中有飘扬的花瓣和桐树毛毛,旁边有一直在絮叨的哥们,但都不能分去我过多的注意力,我在和自己对话,我在问自己问题。
电影的背景是一个类似于我们的高考工厂一样的学校,学校宗旨就是把学生送入名校,并且升学率十分可观。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里毕业,其中不乏做出了大成就的人才。但是这种学习氛围及其枯燥,日复一日的机械化学习,日子平庸而乏味,可以预料这种生活未来的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继续一直的机械下去,第二种是出现一个X因素,打破这种机械,带来一场革命,一种新的可能。这部电影就是将这个X因素展现出来,将这场变革铺展开来,变革怎样开始的,又是怎样结束的,它带来了什么,带走了什么?
这个老师无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并且十分的诗意,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性的活着,让我很是羡慕。站在他的角度,枯燥的学习是荒度青春,青春应该像他一样贴近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欣赏着美丽的诗篇,陶冶着情操。但是对于他来说,他已经成功了,现在欣赏美丽的诗篇,体会柔美的文字是他的工作。他可以这样活着。他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的苍凉映衬下无疑是诱人的。他觉得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他觉得跟随着自己的引导可以帮这些学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老师并没有给他的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一味感性的同时是否也该提供自己的学生一些理性的思考。我在想是否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目标就是用现在的牺牲来换取将来生活的优越,对于现在的他们,诗意潇洒的活着未免太过奢侈。返回现实就是,这些学生,毕竟只是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小青年,他们充满热血和激情,他们充满了无限可能,同时也很容易被改变。于是用一种诗意的角度去引导他们是否合适,将生活的现实抛在一旁,仅仅去追求灵魂的自由是否可取?
而当反对现有生活状态的念头出现的时候,此时有了斗争甚至完全颠覆的想法,但该怎么去反对,该怎样去做出改变?老师带领学生看到了生活的不同可能性,带他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那他势必知道,在这个世界里的生存法则是和之前的完全不同,势必会有一个调整融合的过程,但是老师没教他们这些,老师只是带领他们进入这个美好的世界,然后留下他们自己摸索。这个世界是很美好,但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太虚无了。于是悲剧发生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世界的学生,以死明志。我在想,这个学生的死是否可以避免,在那个飘着雪花的冬夜,他怀着对理想的无限热忱死去,但是当他灵魂离开身体,看着倒在血泊中的自己的肉体,不过二十岁啊,他所看到的世界,不过冰山一角罢了啊,他所以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远远不至于让自己付出生命。因此,过早的将一个完美的世界展现在一个少年面前是否合适,他们不过才了解了沙漠的一颗沙子,你现在就把一颗钻石摆在他的面前,告诉他,这是最好的,你不必再找了,凭什么,凭什么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同时困住他们的躯体。等他们阅尽千帆,踏遍千水,翻过千山,这个时候,让他们来行使自己的权力,该怎样落脚。
电影的最后,大众无疑是屈服了,当然一部分反抗过的心依然还是存在的,于是经典的一幕出现了,一部分学生陆续站在桌子上,以此来为自己的老师送行,即使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但是我注意到,站起来的和坐着没有动的学生各占一半,那么这两个群体都是什么心理?坐着的那一部分,说他们懦弱,不能,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经历,我不能说他们是错的,我想,可能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段插曲,不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而站在桌子上的他们,勇敢吗,勇敢的话他们的老师或许走的可以体面一些,他们勇敢过,但是最终还是懦弱了,真正勇敢的,一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被开除,巧合的是,这个被开除的勇敢的人,家庭条件足够富裕,他可以尽情勇敢,他有着一个足够强大的后盾支持他。这才是脚底踩着现实的理想主义。而第一个站起来的,是真正被改变了的,他深受影响,于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致敬,我想,他日后肯定会思考这段时光,足够了。还有一个人,参与了战斗,最后抛弃了组织,并且最后一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曾起身,他分析的很对,做出的决定也很理性,保全了自己的前途,也许他日后会吹嘘自己这段读诗的时光,吹嘘他有一个丰富的青春。但你看他,你会害怕的,这个人他不是人啊。
回到现实,我们的生活都是很多方面构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要考虑很多方面,我们可能不能随心所欲,我们甚至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在一定程度有着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所以,还是不能太着急否定了,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又凭什么说我现在的生活不好呢,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让这平凡迸发一丝光芒,所以,继续记录吧少年,写诗,写文章,写风吹起衣角,翩翩一少年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