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孔子被匡地的百姓围困,说:“周文王去逝以后,礼乐文化不都在我身上了吗?上天要想消灭这种文化,后来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不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匡人曾遭受鲁国人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经过匡地,因相貌与阳虎相像,被匡人误认为阳虎,将其围困。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篆而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南宋朱熹取《礼记》之《大学》《中庸》篇,分章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作为官学书籍,科举指定书目,成为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习之书,对历代文教产生极大影响。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5335d0720e64fa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