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阵子在自己的写文章的主题备选栏里,有一个题目是《你需要一个“烂开始”》,这个题目其实是自己很早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网文,年代很久远了,我春节之前曾经上网去搜过这篇文章,但是没有搜到,我看到身边的许多同事或是朋友,在工作中与生活中有许多的困扰,其实与这个题目有关,既然没有在网上找到,那就自己写一篇吧。
从“四无产品”到学会数种技能,告别本领恐慌
我是曾经一个标准的四无产品,无学历、无资历、无背景、无能力。无学历,自己的第一学历只是一个中专生,虽然后来工作后,自己逐步考取了大专、本科等学历,单位领导也推荐自己去北京参加了EMBA的学习,但是终究是一个没有上过全日制大学的人员,一度心中很自卑。
曾经有人调查过,在职场人士中,一个比较普遍的担心就是:能力恐慌。自己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一个四无产品来讲,除了学历,其他关于资历、背景、能力等更是无从谈起,怎么办?自学!
在工作中经过努力,自己由一个四无产品,目前也学会了各项技能,比如课程开发、课程讲授、时间管理、PPT、文章写作、摄影、PS、品牌管理等等技能,这些技能实话说,学会并熟练掌握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有一个法宝——你只需要一个“烂开始”即可!
故事1:双击的故事
“这台电脑如何操作啊?”我小心的问。在2000年的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网点的营业室中,小心的问同事这个问题,自己只是看过同事们操作过电脑,看到过他们在工作的间隙在电脑上玩一种叫纸牌的游戏,自己感觉好神奇,这些东西在屏幕上竟然是会动的,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只是在学校里上微机课的时候学过BISC语言,黑白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彩色的屏幕。直到他们几个同事玩够了的时候,我才鼓起勇气来问一下。
“就是这样操作呀。。。。。”他们若无其事的说“很简单!”
“能教一下我吗?”我弱弱的问。
“这还用教了,多简单的事儿啊”
我小心的拿起鼠标,一手的茫然,不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该怎么弄啊?”
“双击我的电脑!”他们甩了一句。
“你的电脑?”我有点蒙圈“你的电脑在哪儿?”
“唉,是我的电脑的图标!”同事叹了口气说。
我定睛细看,才看到屏幕的左侧有一个叫“我的电脑”的图标,然后我小心的点击了一下,没反应,又点击了一下,还是什么动静也没有,“怎样弄啊?没有动静啊?”
“双击!不是让你双击了吗?你这个家伙学东西怎么这么慢呢?” 同事有点不耐烦了。
我于是点击了两下,难为情的是还是没有反应。
面对着这台电脑,我有点想自己是不是玩电脑的料?“为什么我点击了两下还是不行啊?”我不得不再次求助。
“双击时快点,连续点击!”同事差点快爆发了。
我用尽力气快速的点击了两下,一下子,我进入了一个新的界面,里面有C、D、E盘。。。。,终于有反应了!“可以了,可以了!下一步该如何做啊?。。。。。。”
我职场生涯中大部分的技能,基本都与电脑有关,我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连碰电脑几乎都不敢,而且连双击都不会的人,自从有了“双击的故事”之后,我的世界好像被电脑打开了一扇门,我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我来讲,这是一个烂开始,却是一幕又一幕的欢乐颂,是一个个喜剧结尾的故事。
为何我这么重视烂开始?烂开始,就是出师不利,一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惨不忍睹,甚至不忍直视,但是只要不管这些,一直往前走,就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我自己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我也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到了这一点。
与同事或是朋友聊天交流,他们曾经说起过自己有许多的想法,但是谈到最后,大多会以一个叹气的句子来结尾:“我这个人就是有个拖延症的毛病,这些想法在心里老久了,就是没有去做。。。。。”还听到有些朋友在试过一些别人的经验之后,一试不行,立马就说不管用,而不去再换个方式试一下,这些情况都让人有些可惜。
为何会导致这样的情况,我自己感觉可能是与大家都有一种“求完美”的心态有关,也就是预期太高,一旦真实的情况与预期不符,就会立即放弃。
我想说,不要着急啊,从一个烂开始做起吧。
故事2,硬着头皮写稿子

“唐,行里要在报上刊发一篇关于我行企业文化的文章,这个任务交给你吧,一周之后交初稿,可以吗?”
我刚调入市行之初,面对着这样一个对自己而言特别艰巨的任务,我答应下来,但是心中无比忐忑,我感觉自己远远达不到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水平啊,我完成不了怎么办?我不会写怎么办?办公室主任好像看出了我的为难,“你先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你先写出一个初稿,我们再讨论、再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
领导的一番话让自己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先写个初稿吧,别的先别想。于是自己就按着自己的理解,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从单位之前的宣传报道材料中借鉴一些事例与写法,还去采访了一些身边的同事。
当自己拿着费了好几个白天与晚上鼓捣出来的稿子时,领导看了看笑了笑,勉强说了句,“不容易了!你通知XX、XX,几点,来我办公室一起讨论一下你这篇稿子”。我当时看到了领导眼中略显失望的神态,自己的心中简直羞愧的无地自容,自己恨自己,为何只有这么少的能力?!于是心中暗暗下定决定,无论接下来费多少功夫,一定要将这项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我按照领导的一步步指示,一路写下来,修改了无数次,领导与同事们给这篇稿子出了不少主意与点子,自己也全力以赴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个夜晚在电脑前渡过,有时睡觉的时候还在想有句话也可以这样写。。。。。。过了半个月,这篇稿子发表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篇稿子后来竟然获得了全国城商行系统宣传稿件的三等奖!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关于写作的一本书《写出我心》中作者的一段话,深深的认同:作为一名写作者,你必须对自己说,“我有写出全世界最垃圾的文字的权利”。
这句话不就是一个烂开始的真实写照吗?所有的事情,关键是要去启动它,去做,我们最需要的可能就是这个最初的烂开始,有了这个烂开始,我们才能坚持不懈的推进,才会有后面的改进、创新、点子、方法等等,否则,不去做的话,一切无从谈起。
故事3:第一次讲课,讲砸了!
“按照行领导的要求,我们要给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我的意见是我们部门里每一位员工都要讲课,每人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来讲,比如唐,可以讲一下新闻写作与摄影。准备一下,下周四给新员工上课。还有,一定要认真准备,这次咱们行里招聘了一些研究生,这些人素质比较高,一定要好好讲!”。大约2007年的时候,部门领导给我们开会时安排了任务。
讲课?我有点蒙,从小到大,我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让我干事情可以,一发言就差很多。这只是别人能看得到的,真实情况比这个还要严重,我其实有强烈的上台发言恐惧症,一想到上台发言,哪怕是几分钟的发言,都会紧张的要死。
那几天我失眠了,晚上紧张的睡不着觉,自己有一大串的担心:上台后紧张怎么办?上台忘词怎么办?讲的不好怎么办?有人提问自己回答不出来怎么办?自己讲的别人不认同怎么办?自己普通话不好怎么办?。。。。。
自己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学着做了一个最简陋的课件,当时根本不知道课程开发,还有什么学员痛点、逻辑要求、图片搭配、配色、内容衔接、互动、提问等等授课相关的技能,自己只是将最原始的自己怎么干这项工作的,然后就怎么将它放到课件中了。
然后又找了一位当老师的同学一遍又一遍的请教关于讲课的注意事项,他和我反复说了一次又一次,我听了又忘,然后再听,然后他又让我演练一下,自己是漏洞百出。他也无奈了,怎么就是教不会呢?我都要快打退堂鼓了,只得不断的看课件。
有一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我问了一个问题:我看人家每次讲课都会有互动环节,如果学员提问我回答不出来怎么办?“那就干脆去掉互动环节,讲完课拿起包就走不就行了”。我一听,也行,这样就不会出现自己担心的问题了。
永远忘不了讲课那天,当部门领导简单的给我开课的时候,我的心剧烈的跳的厉害,简直让台上的自己要坐不住了。我清楚的记得当自己讲第一句话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然后就硬着头皮在台上开始讲了,眼睛始终不敢看观众,一直看电脑中的PPT,念上面的内容。当时讲的什么内容都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窘迫的感受非常强烈,当时自己偶而在台上看一眼台下的观众,好像感觉他们没在怎么在意自己似的,自己想是不是人家太失望了。。。。。
人生第一次讲课讲的是新闻写作,终于讲完了,下台后我问领导怎么样?她说你不要念课件,要脱稿讲,一定要放松,语言不要太紧张。。。。。
完了,第一次讲课讲砸了!我第二节课还讲吗?
忽然,我好像轻松了起来,本来就没有预期要多么成功,最差也就是这样了,那么课间休息后重新上课,再讲新闻摄影的时候,自己不看课件行不行?自己这样想着,决定无论如何尝试一下。
于是第二节课的时候,一上课,自己不看课件,先和学员们打了个招呼,然后讲了一下自己第一次摸相机时的感受,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个例子是自己临时加上的,没有准备,但是讲的超顺利,声音不抖了,也不紧张了,学员有的还被我逗乐了。自己信心大增,后面的内容又大多是图片,学员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结果,第二节课评价很好,自己又一下子找到了一些自信。
真是奇妙,从一个烂开始,反转为一个喜剧的结局,真好,幸亏自己没有放弃,人生就是要多坚持一下。目前自己在单位内部的学院工作,一项工作之一就是讲课,面对讲课这件事,早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与如临大敌了,但是有时我还是会回想起自己当年第一次讲课时的情景,如果没有那个烂开始,自己后来会有勇气登上讲台吗?
故事4,我的失败次数与史泰龙有一拼!
我有一段经历想起来让自己很自豪,我可能有一件事和史泰龙有一拼,我可以与他比失败的次数!我看到资料中说史泰龙成名之前去电影公司应聘演员,经历了1800多次失败,我的失败经历与他有一拼。
在2002年,单位里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的改革,原有的部门撤并了,我由原来的办公室人员,转变为支行的一名客户经理,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感觉既然是干银行的,就应该去拉存款。当时单位上普遍有一种看法,就是能拉到存款的,都是一些非常有关系、有门路、有说会道的人,关键还要有一点,要能喝酒,这些我都不具备,怎么办?自学!
我爱看书,这是我的核心爱好,每当看到书中一些优秀的人物很多也没有上过大学,心中也会有一些安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爱学习,于是自己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先天不足,后天来补。
向谁学?我想向世界上最会拉存款的人学。但是,市面上没有这方面的书,那就向比拉存款还要难的保险推销员学习!
拉存款、拉保险。同样都是有一个拉字,假如我们的工作是必须在其中二选一,我想大部分员工一定会选拉存款,拉保险实在是太难了。既然拉保险这样的困难,为什么还会有人称为“保险推销大王”、“保险推销明星”的?能不能跟他们学一学,那我们运用到拉存款上是不是会较有效果呢?于是自己就买书跟着日本、美国的保险推销大王学习。
头一个月,几乎一无所获。

“机会是跑出来的。”这是一位足球教练的名言。怎样开拓,先从几个大的市场开始跑!一开始我去跑客户时是两手空空,什么也不带,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很差,真的是一个极烂的开始!
我坐下来反思自己到底是那里做的不到位。首先,我应包装一下:换上整洁的衣服,打上领带,皮鞋擦亮,夹上公文包,带上名片,慢慢地开拓了好几个客户了,虽然金额不大,但却是极大的鼓励了我;其次,我给自己订下了任务:每天必须至少拜访10个新客户,周六不休息。周一到周五我基本上是每天上午下午的上下班时间到行里报报到,其余时间在外面跑,终于到了周六,索性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一直在跑客户,中午时就近在外面吃几个肉火烧。
对于开拓新客户,许多人用的是通过亲戚、朋友、同事或原来客户的关系,但是我借鉴保险推销员开拓客户的方法,直接采用了一种较为刺激的方式------陌生拜访!无数保险推销员证明这是短时间扩大客户群的不二法门,同时也是非常考验人的一种方式。但实际工作中客户冷漠的眼神、冷言冷语的推托之辞、无数次的拒绝、甚至来自同事们的讥笑都会使你心灰意冷,选择放弃,但此时一定不要泄气,让自己沸腾起来,坚持下去,定有成功之时。
对于陌生的准客户,我们营销时都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90%源于客户的拒绝。我统计了一下,我的每一个客户都是拒绝过我8-10次以上的,换句话说,我是经过1500多次拒绝。我难道天生不怕被拒绝?扯淡!我开始时曾让他们气的发誓不干了,每当想退缩时我就拿这两个例子激励自己:第一个例子,有一个保险推销员曾连续15年对同一个客户营销终于做成一单生意,后来这客户的所有亲戚都成了他的客户;第二个例子,史泰龙曾经在好莱晤的电影公司被赶出1800多次。关键是心态与意志,“如果客户拒绝你,你就微笑。”
拉存款的这段经历,绝对也是一个烂开始启动的,头一个月,几乎一无所获。
我如果有什么优点的话,自我反思与总结算是一点吧。面对客户的拒绝,如何应对?以下这段话,是我借鉴保险推销员的“话术”变通后应用于实战的,效果相当不错。
客户经常会说,“我确实有存款,但是我的一个亲戚也在银行干,他们那儿的任务也很重,我肯定要先帮他呀。”这是一个“经典”借口。
“是呀,现在银行也不好干呀,人人都有任务,真羡慕你们自己当老板的,自己说了算,想干想歇自己说了算。”这时客户一般会放松警惕,“不过您将钱存在亲戚那里也好也不好,怎么说呢,现在都讲隐私权什么的,自己家里的存款有多少绝对应算是个人隐私了,别说亲戚,现在亲生父母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儿女家有多少存款,是吧。再者说,现在流行借钱,你将钱存在亲戚那儿,难保别的亲戚不会知道,以后你其他的亲戚向你借钱你借还是不借?(客户这是表情一般已经严肃起来),但是你如果与我们办业务就不同了,咱们是纯粹的客户关系,不牵扯别的,很单纯,您绝对没有这些烦心事。况且我们行现在已开展了……”。这一般会给客户埋下一个良好的种子,再努力几次便会发芽的。
我在拉存款的路上接到市行的电话,说我已经被调到市行了,于是伟大的拉存款历程结束了。4个月的时间,新增380万元的存款(全部为定期存款),业绩放到今天看微不足道,但是,在2002年的时候,全行的人均存款是255万元,也就是说,自己用一个季度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全行全年人均存款的1.5倍。每当想起来这段经历,就会激励着自己说,目前遇到困难比起当年来好多了,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写在后面
我的父亲在我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拉扯着四个子女辛辛苦苦的将我们培育成人,当时只有大姐一个人结婚了,还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没有结婚,母亲独自一个人一直供备着我们完成学业、找工作、结婚、生子,单纯这样的讲述很是苍白,只有经历过才知母亲的艰辛。多年以后,一个熟人问我母亲这些年是怎样熬过来的,她只是淡淡的说:“不去管太多,闭着眼往前一直走就行了。。。。”在一旁的自己眼泪差点掉下来,其实自己的很多性格是来自父母的。
在工作中、生活中难免是遇到一些难事、麻烦的事、不想去做的事,自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曾经列了一个提纲,想要提炼出方法来,我思考再三,不断反问自己,当年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真的想这么多来着?没有,一点也没有,真实的情况就是——隐约有个大体的、模糊的目标,立即行动了,一开始总是不那么顺利,上天总会和我开这样那样的玩笑,总是给我一个烂开始,但是,就是闷着头、闭着眼一直坚持着往前努力,不知不觉也做成了一些事。
这就是我的方法。 201803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