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与应激障碍

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与应激障碍

作者: 胡晓会 | 来源:发表于2022-09-24 05:54 被阅读0次

    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  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9.25坚持分享第1645天

    第一单元  人格障碍

    1、早年开始,特征持续,可以追溯到童年或青少年;

    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或持久的适应不良;

    3、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4、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缺陷;

    5、这些特征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6、多指成年;

    7、心理咨询作用有限。

    1、生物遗传因素:根据对人格障碍者的家谱调查、双生子调查以及染色体调查认为遗传与人格障碍有关。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的远近成正比。即使被收养人很早与亲生父母分开,亲生父母有人格障碍的,被收养子女有病态人格的比率也较高。 

    2、病理生理因素:人格障碍者可能大脑边缘系统发育不健全,使其情绪发育不健全。人格障碍患者皮肤电反应活动程度比非人格障碍者低,对静态和紧张刺激的自主反应程度也比正常人低。人格障碍者缺乏预期的焦虑,因此不容易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3、童年期精神创伤、父母关系不和及不良行为、不合理教养等:

          婴幼儿时期母爱的剥夺、父母离婚常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家庭感情破裂、家长酗酒、违法乱纪、道德败坏,常给幼小心灵以严重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养也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

    4、社会因素:人格障碍在家庭结构不稳定,离婚率高,弃婴私生子多,犯罪案件多的社会环境中出现更多。�  总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可能综合地起着作用。

    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

    癔症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

    多疑:不信任别人、易生妒忌、难与人相处;

    敏感:易害羞、易生牵连观念、自尊心很强、要求          别人都重视、尊重自己;

    固执:好争辩,自作主张;

    情感冷淡:缺乏同情心、兴趣少,从不与人开玩笑。

    男性多见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我一向我行我素,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分裂样人格障碍:

    回避社交、离群独处;

    装饰独特、行为怪异;

    情感冷淡、兴趣索然;

    男性多见

    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退休警察,在他的狗给车压死几个星期后,他来寻求医生的帮助。自从狗死后,他感觉非常伤心、疲惫,并且在睡眠和集中精神方面有问题。

              患者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除了简单地打招呼之外,不会和任何人交谈。他宁愿一个人,认为与别人交谈纯属浪费时间,当其他人想和他交流的时候,他感觉很不舒服。他偶尔也会去酒吧消磨时间,但总是一个人,从来不和别人闲聊。他热衷于读报,并且对很多领域颇为了解。但他对身边的人从来都不感兴趣。他曾经是一个警卫,但同事称呼他为“冻鱼”和“孤独者”。同事们不再注意他或者取笑他,因为他们发现他看起来从来不注意或者在意这些取笑。

              患者的生活在没有认个人际关系的情况下漂浮着。只有那条狗是他的伙伴,他的挚爱。圣诞节的时候,他为狗买了一些礼物,也为自己买了一瓶苏格兰产的酒作为狗送给自己的礼物。在他眼里,狗比人更加敏感,更加可爱。他可以向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意,但对人他却做不到。失去爱犬是唯一能让他感到伤心的事情。即使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他都表现的无动于衷,他从来不会为失去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联系而感到遗憾。他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而其他人在情感上是非常迷惑的。

    特征

    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为、多疑

    表现为认识或感知方面的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

    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异同:

          相同: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情感淡漠

          区别:在思维、知觉等方面有古怪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但是又没有达到精分的诊断。

    这位32岁的未婚女性没有工作,一直靠领取社会福利救济金生活,她抱怨自己感觉“空间过大”。分离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和令人难受。一天中有很多时间,她好像是另一个人一样在看自己每天是如何度过,周围的世界看起来很不真实。尤其是对着镜子看自己的时候,她的感觉尤其奇怪。多年来,她一直觉得自己可以通过一种“我自己也不明白的千里眼”读取其他人的内心。据她自己讲,她的一些家庭成员也有这种能力。她被一种想法所控制,认为自己生来就承担着某种特殊的使命,但又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使命;她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在公共场合,她的自我意识很强,经常觉得其他人特别注意自己,有时感觉陌生人有意横穿过接到来避开他。她感觉自己 很孤独,被社会孤立,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幻想或看肥皂剧。她说话方式模糊,内容抽象,不着边际,但通常只是抓不住重点,从来没有出现过语无伦次的情况。她并没有在总体上和现实失去联系,不像妄想和幻觉那样,并且从未因情绪问题接受治疗。她偶尔也会去找一份工作,但因为不感兴趣很快就会辞掉。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自幼品行不良、旷课旷工、反复违规;

    反复说谎、偷窃,吸烟嗜酒;

    违法乱纪、恶习难改;

    冷酷无情、行为冲动;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为特点。

    吉米的生活一直是麻烦不断。上学的时候经常逃学,在学校的时候,也总是和同学打架或者和老师争吵。有几次还因为偷窃被学校勒令休学。最终,在14岁的时候,因为威胁老师,他被彻底逐出学校。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校园。

              吉米现在29岁,在过去15年里,他频繁进出于监狱,罪名包括入室行窃和入店偷窃、拥有毒品以及酒后驾车。在他做过所有的工作中,从来没有一项工作能够超过6个月。他总是跟老板和同事打架,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很蠢,所以他总是辞掉工作或者被炒鱿鱼。当家人问他为什么总是会惹上麻烦的时候,他只是耸耸肩,不是把自己的困境归咎于别人,就是说没法控制自己的脾气。

                吉米平时和家人的交流非常少,除了母亲之外,他和任何家庭成员都不能融洽相处,甚至还对一些家人拳脚相加。

    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癔症性(表演性)人格障碍:

    情绪外露、喜形于色、矫揉做作、喜欢表扬;

    自我中心、爱交际表现、依赖性强;

    易受暗示、思维浮浅、凭猜测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

    卖弄风情、喜挑逗;               

    34岁的Z女士因情绪抑郁、浑身不适而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南方某大医院住院治疗。刚刚走进病房见到接待她的主管医生,她就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是多么地不幸和痛苦,声称自己已经几天几夜没睡着觉、吃不进东西;说自己身体内的水分几乎消耗至尽,皮肤也没有了光泽和弹性;还说上二层楼的楼梯时感到十分吃力,说明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一边听她叙述,一边冷静观察的医生发现,她露在短袖衫外的手臂滚圆,腰身颇为粗壮,口唇也不干燥,说话时虽然有气无力,但表情丰富而夸张,似乎在极力渲染悲伤的气氛。Z女士留给医生的第一印象是:情感表达夸张,行为做作。

          当值班护士把Z女士领到分配给她的床位前时,她拒绝接受,要求调换床位,声称不能睡在邻窗的床位上,因为怕风吹着后身体更加虚弱,又说靠门的床位也不能给她,因为夜晚病友进出开关门的声音会吵着她。护士没有答应她这么过分的要求,她就委屈地来找医生哭诉,说这里所有的人都欺负她,看不起她是外地人等。后来医生从Z女士的丈夫嘴里了解到,她在家中也是凡事以自我的需要为第一,平时事无巨细,都要丈夫顺着她,否则就是争吵和哭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Z女士留给医生的第二个印象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续)Z女士住进病房不久,护士们就反映这位患者有点不同寻常,除了无休止地提出各种要求外,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在男性面前更是活跃,穿衣打扮也追逐时髦,常常在午后与其他病友去服装城买些色彩鲜艳但廉价的衣服回来。在一次医生与她的个别谈话中,她悄悄告诉医生说,病房中的某某男性患者对她有意思,还说自己在婚后不久曾因为婚姻生活平淡无奇,丈夫老实厚道没有生活的情趣而和其他人幽会并发生了性关系。事后发现那个男人并不爱她,使她倍感伤心。Z女士让医生得到的第三个印象是: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行为显得轻浮和具有挑逗性。

        在接下来的个别访谈中,医生逐渐了解到了她更多的问题。她诉说自己总是心情不好,因为丈夫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不但没有能力为她创造一个经济上富裕的家庭,还常常不能理解她的痛苦,在精神上也不能宽慰她。在和丈夫的一次激烈争吵后,她拿起水果刀放在手腕上威胁丈夫说要自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丈夫总是在百般无奈之后屈从她的要求。几年来,她已经辗转几家医院治疗,并狂热地练习过几种气功。到头来毛病依旧,仍然整天浑身不适,心绪忧愁。这是Z女士的第四个特点:情绪变化喜怒无常,暗示性强,易沉湎于某些流行或新潮的事物之中(如气功)。

    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思虑太多、犹豫不决,做事爱拖;

    蛋挑骨头、一丝不苟、严肃过头;

    墨守成规、刻板固执、缺乏创新;

    好胜心强、坚持己见、斤斤计较;

    案例:刘毅是一位32岁的会计师。他是一个非常整洁和有条理的人,他认为其他人的进入会打乱他完美的生活进程。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日程安排。工作日的时候,他早上6:47起床,用1分钟吃完两个熟鸡蛋作为早餐,8:15的时候,他会准时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午饭时间是12:00,晚饭是6:00,晚上11:00准时上床休息。周末的时间表也是有条不紊的。时间表的任何改变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感到不安、生气,有一种做错事或浪费时间的负罪感。

    刘毅的生活是非常有规律的。他住的房子收拾得非常干净、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他的书、杂志、报纸和CD都被分成不同类别,整齐地摆放在恰当的、自己熟悉的位置上。刘毅的工作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但是他对细节的关注总是使其他人处于尴尬的境地,例如,他会强烈要求同事任何时候都不能随便摆放文件,办公桌上都要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他的完美主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他工作的效率不高,干活比较慢。他和同事的关系比较融洽,但是他却从来不对他们直呼其名,总是以“某某先生和小姐”来称呼自己的同事。

    刘毅主要的问题是他和女性的关系,总是重复同样的模式。一开始进展都很顺利,但是不久以后,他就开始讨厌那些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而大乱他时间表的女人,最明显的是打乱了他的作息时间,和一个女人在一起会使他的机会常常被大乱。他和女性之间的发展,要么是他忍受不了自己的生活被女人打乱,要么就是别的女人不愿意忍受他的这种太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8、焦虑性(回避型)人格障碍:过分紧张、没有安全感为特征。

    提心吊胆、无安全感;

    要人喜欢、过分敏感;

    夸大危险、活动减免。

    依赖性人格障碍

    太依赖,不独立;

    怕抛弃,无精力;

    女居多,无自我。

    10、边缘性人格障碍

    DSM-IV以(人际、自我意象、情感、显著的冲动)四个方面的不稳定为特征

    ①紊乱自我身份认同。

    ②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

    ③显著的分离焦虑。

    ④冲突的亲密关系。

    ⑤冲动控制障碍,容易自伤自杀。

    ⑥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

    案例:女,21岁,高三学生,自幼在农村由祖父母照管,比较娇惯。6岁上小学开始与父母同住,父母管教方式严厉。自幼性格好胜,怕丢脸,到13岁上中学,怕历史考不好,曾服安眠药,而且写了遗书,目的是恐吓父亲兼让他感动,对别人则声称是吃安眠药可以睡得好些,对考试有利。有时逃学,是为放松一些。反复注意自己的面貌,爱照镜子。有一些理念,如相去,又怕受骗。平时并不高谈阔论,却有见解。为了赢得祖父关心,并伪装头晕。重视外表,穿着讲解。为了获得人们的夸奖,拼命练习跆拳道、钢琴、小提琴和围棋、2002年嫌自己长相不好,投水轻生,被人救起。2004年底因为成绩下降,提出不读书,坚持要整容,威胁父母如不同意就去死。入院后对寻死一事后悔,“原本是吓唬家人装自杀的”,边流泪边说自己错了。

    .急性应激障碍

          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第一、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闪回;

    第二、警觉性增高;

    第三、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第四、麻木、情绪迟钝、情感缺失、回避联想创伤情境;

    第五、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

    第六、伴焦虑、抑郁、自杀观念。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

    病程可长达数年。

    适应障碍

          因较长时间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

    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症状标准: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任何1项。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刺激)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人格障碍与应激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aa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