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看了一个短片名叫《星期六》,在周六的早上,一个男人一边吃着香蕉一边思考着今天要做的事情,周末要做的事情很多,他需要洗衣服,支付信用卡账单,清洁浴室,扔垃圾,打电话给妈妈,晚上再出去找点乐子,可是这么多事情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却不知如何面对这些事情,犹豫不决要先做哪一件再做哪一件,他在脑海里排列出组合这些事情的各种组合,试图找出最佳的选择方式,可是就是在他不断向去选择的时候,时间正悄然流逝着,最后,他苦恼不休,这个周末,他又在一事无成中度过了...
可能,这就是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的自白:我永远无法果断的弄清我该选择什么。
逐渐的,我发现,选择困难症是社会上很大一群人的代名词。在面对选择时,他们经常纠结与茫然,时常面对摆在眼前的选择手足无措,有时候甚至连每天吃什么这样的小事,都要变成一道困扰许久的大问题。
南瓜是我身边典型的选择困难症患者,她连选择男朋友都要跑来问我,“你觉得A好还是B好,A有车但没有房子,B没房没车但性格幽默有上进心,C孝顺长得好看但年龄比我小,我妈妈都催我再不选择其一,以后连选都没得你选了,你说呢,哪个好?”
“嘿,小姐,你当这是街市买菜吗?”
“反正我只想选一个好的,我想结婚了。”
“难道你就不选一个你爱的?”
会问这样问题的大概一定不止南瓜一个吧,她人不错,相貌也不错,就是没有主见,什么都爱听别人讲的,别人说这个好,她就买这个,别人说那个准没错,她一定会选择那个。我问过她很多次,她都这样回答:“我有严重的选择困难症啊,我根本选不出来。”
“那你就不怕别人选的是错的?”
“我不知道,但选什么,都是有风险的吧。”
也许啊,当今这个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太多人在面临选择时都会感到困难,充满压力,特别是当人们能选择的选项都十分相似的时候,甚至同质化的时候,我们更难区分于不同选择之间的差距,同时这些决定又不能延误,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心理压力。
于是就有很多人往往用着这样一种想法说服自己:“来到我身边的人都是由上天决定好的,所以命运总是能为我挑出一个最好的。”于是,不自己选,而是转由身边的人帮我们选,于是他们选择父母给他们铺好的路,选择父母给他们找好的结婚对象,这样是也会很好,但往往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不清楚这算不算是迷信思维的一种,但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思维被动化的短路方式。逃避了选择的困难,也逃避了自己真正想去选择的那条路的困难,最后往往也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假若后来有着什么后悔或困难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一切归咎为命运使然。
于是“命运”那家伙被冤枉了三百年又三百年。
南瓜说,“我也不想这样,但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去听从,很多时候我反而很感激别人替我做了决定,省去了我去纠结去思考的麻烦,朋友都说我脾气很好,我很听话,其实我都知道,太多时候我也并不是喜欢别人替我选好的结果,只是我更厌烦选择的过程。”
我很认真思考过,这种算不算人格缺失的一种,因为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其实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但因各种原因而放弃了最想要的,所以其次的就什么都已无所谓。
即使达不到最想要的,但其次的也就真的无所谓吗?
既然你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清楚自己需要取舍什么,那么这个选择困难症应该不难治愈吧。安静下来听听你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声音,听听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给自己多点自信,而不是偷偷地想要去逃避责任,想要去逃避困难,选择困难症的根源不就正是缺乏独立意识,害怕失败。
尤其,男朋友这种东西,真的不要这样选,不要去选左还是选右,选A还是选B,切记要选心,那颗噗通噗通跳着的,你自己的心。
02
曾经看过网络上看过一种“选择体”人生。
有人选择吃火锅,我选择“随便。”
有人选择看电影,我选择“都行。”
有人选择打电动,我选择“听你的。”
有人选择去三亚,我选择“跟你吧。”
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但我就是那个“选择困难症”患者。
总有一些人把“随便”,“都行”,“听你的”,“跟你吧”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据说这是说出来最不费劲的话之一。
公司有个同事小张,在小事上就开始难以选择,每天中午我们点外卖,大家都选好了自己想要吃的,她还是会转过头来找我一句,“你吃什么啊?不如帮我点一份一样的吧!”
开会的时候,我们在选项目方案,她总是最后才投票的那个,投到最多票数那一栏。
集体活动,她也从来不提意见,因为她说我就跟大队就好了。
于是逐渐的,大家集体活动的时候不再问她意见了,在项目投票的时候也放弃了她的那一票,在排骨饭和叉烧饭之间,我都跟她说,“这个吧!”
其实这些小事,真的都那么难以选择吗,说到底,不就都是选择自己觉得好那个就可以了吗,但她习惯了所有人给她做好的选择,而身边的人也不得不帮你做好选择,或者直接忽略你的选择。
于是逐渐的,她从小事开始,把整个生活都变得没有主见,甚至把整个人生都变得没有自我。
有些女人去买衣服,会纠结大半天都选不出是买碎花小裙还是买纯色牛仔裤。
有些人就总是怕选了这个后悔,也怕别人告诉她那个才更好。怕到头来发现自己做了错误的,不明智的,没有水平的选择。
“既然那么喜欢,你两个都买不就好了吗!”
“你以为我乐于此道吗?错。其实我比任何人都愿意去当一个有主见的人,在人家问我问题的时候我能够迅速自然地做出回答,在吃饭逛街的时候能够很快地挑选出我自己最想要的那一个,很多时候,因为我的选择障碍,这些最简单的享受都变成了煎熬。”
对哦,原来南瓜和小张都存在某种相通的共性,选择困难症其实是一种煎熬。
我记得港片《天生购物狂》里,刘青云饰演的精神科医生,每天面见无数有精神障碍的病人,却怎么也治愈不了自己的选择困难症,吃饭的时候他执着于选虾饺还是餐包,看电影的时候他纠结于看恐怖片还是爱情片,买裤子的时候他烦恼于选黑色还是深蓝色。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好搞笑好好玩,逐渐地,我觉得他好可怜,像傻子一样。电影的最后,精神科医生在测试里治疗好了他的选择困难症。
可是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治疗好自己的选择困难症。
而治疗的第一步,都是首先要直面自己的问题,要承认自己的病态,精神科医生正是强逼自己去面对治疗,然后才有治愈的一日。
《海上钢琴师》里也有过一段关于“选择”的经典论述。
拒绝下船的主角对世界上唯一知晓他存在的朋友Max说,“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Max,琴架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了。”
就是,如果选择是无限的话,那么你的人生是不是就永远无法选出一个所以然后?
有过一个调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每天大概都要做70个决定。例如,生病该吃什么药?该接受哪间公司的offer?该接受哪个男孩的追求?究竟该报考什么专业?今天该穿哪一件衣服?雪糕该吃草莓味还是原味?
如果每个决定都细细思考,犹豫不定,你岂不是要疯掉了,而且根本没有人能做得到每天每个选择都慢慢去决定,而很多决定其实本身就可以很随意。
假若你被困在选择里面的话,你只会被剥夺更多的自由,这岂不与我们的初衷违背了吗。选择从来都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自由,得到更多更美好更向往的东西啊。
而你反过来认真想想,能决定人的一生的重大选择真的没有那么多个,有时候只不过是你内心戏过重了而已,真的并不是每一个决定都那么重要,所以那些今天吃什么,逛街买哪件衣服,这些小事就简单一点吧,人生已那么累了,何必给自己徒增困扰呢。
03
无法明确自己究竟想要去选择什么的时候,不妨拿起笔,列出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究竟不想要什么。问问自己想往哪里走,再问问自己的热情在何方,订立最重要的选择优先项,订立几条牢牢不可破的底线,然后,所有难以抉择的东西,就围绕这个表,用这种方式去选,一般都不会错得太离谱。
你要知道啊,选择也是需要练习的,选错了没什么大不了,谁都有后悔的时候,谁都有跌进谷底深沟的时候,此时真的不必纠结和矫情,下次重新再来就好。选错的本身,就是下一次选更好的基础,所以选错不是失败,重复选错才是。很多东西你不吃过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很多人不试过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很多路不走过怎么知道是崎岖还是平坦,其实选择本身也很有趣,因为预测着很多可能走到的未来。
所以慢慢改变自己吧,对自己坦诚,对失败坦然,那选择什么都会轻松一点。世界总是有一些人在努力选择爱,而有些人在努力找出爱,有些人在努力分清自己的立场,而有些人在努力坚定自己的立场,有些人选择对自己最好的,而有些人在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其实选择什么并无对错,人,都是冷暖人生,各安天命,幸福快乐就好。
所以,有选择就必会有痛苦与舍弃,愿所有人在有所选择的痛苦里面,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认定自己最热爱的一份事业,用一生的时间爱最重要的人,愿我们都不会在那么多美且好的人事物中迷失自己,爱自己所爱,活自己所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