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公众号文章里,我推荐了李欣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事后有读者发来反馈,说李欣频的文章都是拾人牙慧没有自己的东西,而且很多都是错误的,要读广告书还是要读国外的。
首先恭喜这位读者,你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评判,但是,作为旁观者来看,你也陷入了另一个阅读极端,凡是自己接受的都是好的,凡是自己不接受的都是没有价值的。
以自己的好恶判断别人亦是如此的行为是人之通病,每个人都以为别人看见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恰恰是生活、阅读和思考告诉我们,面对同一个世界,每个人的感知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正是人和人,人和世界交流的困难之处与魅力之处。
说这些话的原因在于,李欣频的图书必然有其不能到达或者你所认为错误的地方,事实上她这几年写的文字有很多我也不喜欢,但我相信我不喜欢的我认为错误的可能在另一类人来看,恰恰正是他们所喜欢的。
我之砒霜人之蜜糖,阅读本身就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有用没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若干年前看过一篇鸡汤文,虽然内容很鸡汤,但理还真是这么一个理。
某位画家将自己一副得意之作摆在街上,下面写了一句话,将你认为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标出来,若干天后,他的作品已经变成一堆黑线,吊诡的是,画家发现,在他的作品里,很多被某些人认为精彩的地方,却被另一些人标记为洒家不喜欢。
这个故事还有很多变形,但基本的结论没有变化,都是想说明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喜好是绝对不一样的。
真正通篇精华的文字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文字都是鱼龙混杂,我们通过阅读不是要一味的去找出作者的短处和不足,而是应该像采矿一样,一点一点的提炼出我们需要的黄金。
任何文字都有其价值,只是这价值面对不同的读者具备的含金量不一样而已,换句话说,真要遇见一本通篇废柴浪费时间毒财害命的旷世烂文,它也起码考验了你的忍受极限,让你知道自己的容忍边界在哪里。
阅读固然需要思考要批判,但思考和批判不是终极目的,阅读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思考批判后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养料,这就如同食物,我们需要各种食物供养身体,天天吃燕窝人参是长不好身体的,同样的,天天粗茶淡饭也很容易面黄肌瘦,我们每天获取的各种食物,真正转换为能量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
人丑就要多读书,人丑更要会读书,书都不会读,你说我们还能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