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的作息时间跟老年人一致,早睡早起,不玩游戏;而我是标准九零后,晚睡晚起,游戏到底。上学的时候我习惯于晚上熬夜背题,她则更愿意早起学习,我也曾试过与她同步,结果头昏脑涨,背不进去,原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起学习,总结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从自我认知到高效学习》是有日本作家斋藤孝的作品。全书分为三部分,一、三部分是作者自己的学习方法,二部分是各成功人士“原创学习法”。
第一部分
这部分讲述了作者自己学习大提琴、英语以及法语等方面的学习方法。简单用图表示: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突破
首先要明确目的,清楚为什么要去学这个东西,是不求精益求精,只为开心快乐的兴趣爱好?还是想要一技之长,获得干货?确定好目的,再根据这个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己的节奏,最后在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和突破,从而找到“制胜球”。
第二部分
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16位杰出人士自己“原创的学习法”。
发现特洛伊遗址的谢丽曼,凭借自身独特的学习法,阅读原文大量古籍,从而推测出特洛伊的可能地点;日本畅销作家树上春树,用长跑的方式打造强健体魄,长期坚持小说家职业生涯,接连写出畅销书籍等等。
方法因人而异,16种不同的学习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通过了解其他人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对此进行借鉴和改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从中挑出了三种受众范围较为广泛、适合现代人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
1.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1)创造一个场景
(1)与外界隔绝
(3)沉浸其中
你可以在家学习,也可以选择咖啡馆或者肯德基,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你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然后关闭微信、qq、游戏等软件,手机静音,放到包里或者你暂时看不到的地方;最后就是全身心投入其中。
给自己规定一个特定时间,定好闹钟做好标记,不安排其他事,并告诉周围人你这段时间手机的任何消息都不会回复,每天坚持养成习惯,这样你的学习意识就会强化。
这就是“外界屏蔽法”的关键。
2.歌德的“限定法”
歌德是个“多才之人”,懂诗词戏曲,还擅长绘画和钢琴,会多国语言,对英国文学评价非常高,但是在写作时,歌德始终坚持只用德语,后来被称为近代德语之父。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同时掌握多种能力,这听起来不错,但人类天生没有这个本领。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中的特别存在。
其实每个人都会很多东西,但是很少有人精于一门,这就是学皆不精。天才是少数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平凡的人,即使像歌德这样有天赋的才子,也无法做到所有事情都掌握精通。所以我们要分清洞察力和行动力,可以了解很多事情,但作为个体“行动“时,要学会限定一个方向,让自己在这条路上与众不同。
3.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
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每天都会安排一位同学上台解析诗词。如何讲解,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完全自己准备。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通过他人的理解和讲述,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像他人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身的学习热情也会无形中高涨。
相互学习不仅能被周围浓厚的学习气氛所感染,促进学习热情,也起到了鼓励和监督的作用。对传授知识的人心怀敬仰和感恩,寻求感化,让自己接受好的影响,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三部分
这个部分主要是作者原创的速效学习法,想要尽快学会学习朋友可以参考和借鉴。这9种方法中令我印象最深、最有共鸣的就是反复练习法。
学生时代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课上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一般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就趴桌子补觉。高一的时候,学的知识简单易懂,每每也能考个高分,占据全班前几,就连我同桌都表示羡慕,上课睡觉的人也考的不错,真是老天不公。但是从高二开始这种方法就显得不那么好用了,后来还是脚踏实地的认真学习才把成绩追了上去。
这就是“听懂”和“会做”的区别。学习分为两部分,理解和熟练,想要同时做到这两个部分,其实非常困难。别以为听懂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还差的远呢,反复的练习,才能充分掌握知识。
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要培养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沉着应对的精神。
《学会学习:从自我认知到高校学习》属于干货类书籍,比我之前读的书要枯燥一些。然而知识本身是无趣的,含金量最大的就是课本,几乎没人真的喜欢。但这本书举例生动、形象,有代表性,每个学习法后面还标注了适合的群体,让人一目了然;作者对16款“伟人学习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希望能给予读者一些启示。
读书本身的意义就是获取知识,哪怕从书中学到一点有用的,都是一种收获。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网友评论
你你认定的领域成长为进击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