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商场有这么一个 游戏体验商店,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孩子们可以 进去选择 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体验,每个职业都有商场的工作人员引导着 ,让孩子 尽快的找到角色定位,然后成为合格的“角色”,有些孩子喜欢当医生给别的孩子看病,有的孩子喜欢当老师教其他孩子上课 ,有些喜欢当建筑师盖房子给别的孩子住......这所有的一切都会让旁边观看的家长 们忍俊不禁,孩子们的天真 与认真让人感觉仿佛他就像个小大人一般,孩子们偶尔还会产生打闹争执,家长们还要介入调解。有些孩子非常的执着一直都使用着某一种 职业 的道具(玩具)认真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例如我看到 的一个扮演 医生的孩子,还有的孩子新鲜感比较短暂,不同变换着自己的职业 角色,仿佛想多 玩几个角色,不过体验游戏有 规则不允许 参与太多角色,因为 引导人员和时间的关系......
这个体验游戏让我回想起来很有感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人生不过是一场认知的游戏》,这不是与我描述的一模一样吗?我们其实就与那些参与游戏的孩子 并无两样,这游戏与我们现在 生活有着很多的相似性:
一.我们的大多数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很多的人都是父母“帮助”择业 ,懵懂中选择了工作,这就跟游戏之前 父母会问孩子:“你进去了 想做什么啊?我觉得...”我们在无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参与了游戏,当然也会 有孩子主动跟父母说“我喜欢...”这种话的;
二.游戏需要人引导孩子才会玩,这跟我们从事职业前的准备与 学习是 一回事。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以及到社会上参加工作,都需要好的引导 老师来让我们迅速适应这个岗位角色,否则在 不知道规则的情况下就从事一项工作,自己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将会是 巨大的;
三.游戏中孩子会出现争执打闹,这是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都是中心,他们必须学习换位思考,照顾和理解别人。这就像我们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 一般,你会发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总是受人欢迎 的道理一样,业务能力强不一定能成为好的管理者,往往是 情商高的才会容易成就自我;
四.游戏规定了 时间,你 不可能无限制的参与每一个角色扮演 。这也就好比我们的一生,我们只有这么久的时间来玩这个“游戏”,超过了就要离场,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是谁 发明的这个游戏,但是却心生感慨 觉得大人也是在这样的游戏 模式当中生活着,我们在 笑孩子体验游戏的过程当中有几个人会联想到 自己的人生呢?人的一生其实真的就是一次认知的旅行而已,当自己把一生所短到只有游戏的短短1、2个小时的时候,会是一种 什么样子的感觉?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体验更多的游戏角色,另外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将每个职业 角色都体会 得更好,是吧?可是上帝 就是如此的公平,你不可能二者兼得,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得到所有的这一切 ,所以忘我的孩子体会的职业角色肯定比频繁转换角色的孩子认知要 深刻些,而那些做过2—3个角色的孩子是富有 兴趣挑战的性格特质的,在丰富的体验中寻求快乐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只有适合自己的。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工作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去须去评价工作的好坏,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 的是尽快的通过工作提升与丰富我们的认知,有些人一辈子从事一项工作,有些人换了好几份工作,其实这些都没有关系,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自己抱着 什么样子的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罢了。我曾经听无数个人跟我提过工作其实就是为了赚钱,我曾经一度觉得这样的念头是多么的可怕,正因为 有“什么赚钱去做什么”这样的价值观 ,所以才会有犯罪 ,而持有这些观念却没有去犯罪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有法律约束而已,我们的内心似乎 没有任何的标准与准则,让我们享受这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我觉得应该像老子《道德经》里面说的那样,人的思想 应当“复归于婴儿”,就是回归到 孩子纯真的那个 时期,为了丰富自己的认知而活,为了这些职业体验的快乐而活,秉承 这样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无论你是多少年龄,至少你的内心应该像一个“婴儿”一般充满了 渴望与求知欲望,至于金钱与物质,那个只是求知过程当中顺便获取的,也仅仅只是作为 衡量你获取认知高低的标准而已,而绝不是最终的目的。“罗綺千箱不过一暖,食前 方丈不过一 饱”,古人的智慧也在 告诫与 教导我们应该 更加智慧的去生活,不要太物质化的去认知这个世界。
在游戏中体会人生,在人生中丰富认知,当我们自己丰富强大起来,我们才能帮助到家人,家庭和谐我们有了富余的能力才能帮助到其他更多的人,这个社会的成功与强大就是从个人体系的成长建立认知开始的,人生角色没有太多好坏,关键是提升心性与认知,当认知 丰富与提升了,那么角色自然 也就做好了,如果回避了这样的过程,那么及时 换再多的角色 依然面临的还是同样的问题,所以 认清 这个本质非常重要 。算一算我们还有多长的“游戏时间”呢 ?抓紧时间体验我们的人生角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