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兴趣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兴趣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作者: 道之可道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17:13 被阅读0次

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建立在一种兴趣之上。”兴趣从何而来?杜威指出,当自我和观念或对象合二为一的时候,当自我把观念或对象当作表达的手段,并且它们又变成了激起自我活动的必要因素时,便出现了真正的兴趣。

这段论述中出现了三个“自我”,这三个“自我”都有与之关联的对象,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作用力,且这种作用是层递的。首先是一种相融的状态,如王国维所言,物我合一,然后自我将之内化后以此作为表达的手段,最后这些观念或对象能够激发自我的持续不断的深入活动,兴趣由此而产生。

换言之,“兴趣是同化作用的动力方面。”提到同化,便当知顺应,二者均与智力有关。皮亚杰说:“智力乃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乃是把外物不断同化于活动本身和把这种同化图式顺应于事物本身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同化的过程,就是寻求自我与观念或对象合二为一的过程,而兴趣就是这种同化过程中的动力所在。

由此,可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学生的努力是出于学生自己还是外力的强迫?学生主动想要从事活动还是被动接受外来的知识?其效果与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智力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能否为整个个性提供努力的机会,要看是否尊重了智力的规律,也就是要看到对象是否已经同化于个性而不停留在外边。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却也是最难实现的一点。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甚至我们的学生几乎都适应了从外部入手而使对象不断努力的方式,这些外部的因素大多与父母的压力、考试的压力、社会的压力等有关,由外施加,却很少由内寻求到共振,因而,目前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游离于自我的兴趣之外的,是任务式的、枯燥的、冰冷的,是无法深入抵达求知的快乐的,一种僵化的模式的产物。

对儿童而言,这种状况更加真实且严峻。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同化于自我和顺应事物尚未达到平衡状态,其对于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游戏的练习,而教育者却过早地让儿童进入框中,未曾考虑儿童的思维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以致让儿童成为一个个“小大人”。

真正的智力需要儿童自我建构他的力量,形成智力与道德的双重发展,从而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当然,成人与儿童的逻辑是不同的,就智育而论,要充分考虑二者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其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儿童的思维像成人的思维一样发挥作用,并且表现出一致性、解释、关系上的排列等同样特殊的功能,但是这种逻辑结构是可以发展和变化的,而成人的思维总是强调规律清楚与简单,与儿童有可能呈现的概括或混合的特点不同,教育者要能够根据儿童的思维规律来进行教学,并且尽量让这些知识以一种儿童能够与之同化的方式出现,这种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兴趣参与进来,才有可能实现智力的真正的发展。

如果,教育者能够好好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兴趣的一再缺位,反思让兴趣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撑,那么,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将会更好地实现自我同化与顺应事物,从而使智力达到一种健康的充满力量的平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兴趣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pi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