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放不下你的手机,就找不到你的专注力

放不下你的手机,就找不到你的专注力

作者: 自然看非洲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21:18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次上厕所,等电梯,坐车,等人所有的间歇时间,你都会默默的掏出手机,打开头条,抖音等APP消磨这一个短暂的间歇?

    我反正每次都是这样,每当我看手机的时候,盈盈只要看到,经常会提醒我,要放下手机,仔细的去观察身边的世界。

    一开始我并没有意思到这是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专注力缺失!你专注不了,就算是工作状态,也会拿出手机,然后东摸摸西摸摸,特别是最近在家办公,你甚至会跑到冰箱那边去看看,现在的冰箱和10分钟前有什么不同。

    所以我一直想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呢?

    这时候,盈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三重专注力》,她觉得这本书会给我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戈尔曼和彼得·圣吉

    我们先认识一下;

    丹尼尔·戈尔曼,他是美国时代杂志(Time)的专栏作家,曾任教于哈佛大学,专研行为与头脑科学,撰写的作品多次获奖,曾四度荣获美国心理协会(APA)最高荣誉奖项,20世纪80年代即获得心理学终生成就奖,并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此外还曾任职《纽约时报》12年,负责大脑与行为科学方面的报道;他的文章散见全球各主流媒体。撰写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包括美国心理学协会授予的终生成就奖。他以主张情商应该比智商更能影响成功与否的《EQ》(情商)一书,成为全球性的畅销作家。

    彼得·圣吉美国系统科学家MIT史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 新英格兰复杂技术研究所兼任教授; 学习型组纤协会赞助者。他是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

    他们两位在TED上有于非常高质量的分享,可以通过他们的分享先了解一下两位大师的思想。

    为我们解析为什么我们更多的时候不那么有同情心。分享者:丹尼尔·戈尔曼

    为什么和如何做高效的利他主义者。分享者;彼得·圣吉

    《三重专注力》所谓的三重专注用彼得圣吉的话说就是“见自我,见众生,见天地”前两者由丹尼尔主笔,最后一部分则是彼得圣吉的思考,从个人到他人,然后到整个系统,最终会认识到个人,个人和他人都是系统,最后形成闭环,将一切串联了起来。

    《三重专注力》用六个字来概括:

    1、明己,

    2、明他,

    3、明道

    什么是明己?

    找到自己想要的,然后集中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梳理清楚自己的使命宗旨价值观,去思考自己活着是为什么了?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年过35,即将奔4的人们,前面说为什么会当我们空闲的时候就是想刷手机,去消磨时间,核心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想明白自己的时间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用了5年时间,摸索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虽然有些迟了,但是只要走在正路上,再迟也不会晚。练习方法也不难,“呼吸训练”和“冥想”可以极大的感受自己自己。

    什么是明他?

    为人民服务,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核心,这样的话我们都会说,但是你真正的能理解别人的心情,能感同身受么?你是不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有抢着说话?你是不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玩自己的手机?你是不是在别咨询你的时候,脑子里在神游……

    明他需要我们学会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要有同理心。同理心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认知同理,理解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了解他人的想法、视角、观点和心智模式。第二类是情绪同理,感知他人的情绪,知道他人的感觉。第三类是同理关怀,能够付诸助人为乐的行动。

    什么是明道呢?

    就是在掌握了明己和明他之后,当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系统的去思考。

    系统的思考要掌握几个习惯:

    1、顿,不要立即回答,去思考。当检视分析因果关系时,意识到时间滞延的重要性。

    2、辨,能够识别出预期之外的影响,及其发生于何处。

    3、换,改变视角来增进理解。

    4、究,能够识别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循环性和相互影响。

    5、理,能够识别出系统的结构影响行为。

    6、寻,通过对系统结构的理解去识别高杠杆的行为。

    7、试,使得假设浮现并测试假设。

    8、调,检测结果并根据需要调整行为,逐步接近目标。

    9、宏,尝试去理解更大的图景,或者说大局观。

    三重专注力,从人生的道法器术层面给出的指导人生的规范。

    明己,要自省,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明他,幸福快乐的人就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同理,情绪同理,同理关怀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80年前,哈佛开展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Arlie Bock)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人为什么会生病/失败/潦倒”,怎么没有人研究下“人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幸福”?博克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打算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低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点滴不漏,即时记录,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从1938年开始,他们跟踪了两组人的生活,共724人,第一组当年在哈佛上大二,共计268位,他们大部分人参加了二战;第二组来自波士顿贫民区的小男孩,共计456人。从少年到老年,探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根据2013年Robert Waldinger在TED演讲时的推算数据,他当时说还有60人健在,大多数90多岁了,不知此时2019年的情况。)

    主持这项研究的整整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瓦利恩特(GeorgeVaillant)说,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他认为,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近乎疯狂类”的猜疑恐惧是最差的;稍好一点的是“不够成熟类”比如消极、易怒;然后是“神经质类”如压抑、情感抽离; 最后是“成熟健康类”如无私、幽默和升华。

    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应对方式”,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反之,一个“缺爱”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而酗酒吸烟等常见的“自我疗伤方式”,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

    迄今为止,罗伯特·瓦丁格(Robert Waldinger), 已是此项目的第四任研究项目主管,他在2013年TED演讲中,做了这样的总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明他,明他人,明家人才能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明道:当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对待他人,那么最终我们要学会处理人世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那么明道就是给了一个操作方法。碰到问题了怎么办?

    马克思主义者任务,矛盾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因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运动之中,贯穿于一切运动的始终。去分析,解决,找到影响问题的主要矛盾,那么问题解决起来就很清楚了。

    所以人生就是要不断在明己,明他,明道三种专注力上去下功夫,收起你的手机,静下心去思考。去复盘每一天你所经历的事情。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不下你的手机,就找不到你的专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qi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