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读书感受里分享了外倾&内倾人的性格特征,下面就从另外三个维度来分享人格类型的特点~
感觉&直觉
书中说偏好感觉的人更注重客观的事实,而直觉型的人则喜欢评估事情的可能性~
偶觉得换句话可以理解为感觉型的人思维比较偏具体,直觉型的人思维比较偏抽象;一个注重“实质”,另一个则有点儿“浪漫主义”,用中国哲学的思想,一个关注于偏“形而下”的东西,另一个则关注于偏“形而上”的东西~
这些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反应出来。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是比较喜欢喝咖啡の,在家的时候,有时会找一个专门喝咖啡的杯子泡咖啡喝,而不是用平时喝白开水的茶杯,我妈看到了便有些不太理解,唠叨到:喝咖啡用茶杯喝不也一样吗,干嘛要那么费事,专门找个咖啡杯喝,难道真的要比用茶杯乘出来咖啡香嘛?
看了书才知道为什么我和我妈对喝咖啡会有不同的感触呢?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我妈篇感觉——注重实质,而我呢偏直觉——有些注重形式,喜欢浪漫一点,带点仪式感的。。。
相信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喝咖啡”的例子,让我们生活中产生很多的矛盾、不理解,但当你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便可以更好的理解、体谅他人,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而忽略他人的感受。。。。
如感觉型的人从小对已知的事物感兴趣,而直觉型的人从小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记得小时候流行过一套少儿百科全书,我和我表弟都有,我弟喜欢看一些客观存在的知识,而我呢看了目录后只逮着自然类那本书的最后一章——世界未解之谜看了许多遍,还有一些关于UFO之类的章节,当时只是单纯的觉得那些东西很有意思,很吸引我,现在通过介本书知道了原来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我和我弟兴趣点的差异。。。
再如我今天下午参加财慧美学院的《学习之道》的课程,学员们在最后10分钟做了现场的复盘,并把各自的复盘内容发到学员群里去。你会发现有的学员复盘内容基本都是在关注于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本身,而有些学员则是会发散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更多关注于知识点的“言外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人的思维模式他对同样事物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财慧美学院写作小组 | 《天生不同》读书有感part2思维&情感
书上说思维通过理性的逻辑加工来获得可观的结论,而情感则是基于个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对事物进行评估。
在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比如古代的很多“清官”,他们甚至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而另一些人遇到事情则比较喜欢“护短”,完全凭借自己的情感倾向,看起来似乎又有些“不讲理”,记得上学时候听我同桌说她根本不敢叫她爸来学校,因为她的父亲比较“护短”,每次被叫到学校时一听到老师说她女儿哪里表现不好,就会很生气,甚至会和老师吵起来,让她处境尴尬~如果是前者很有可能是思维型的人,而后者很有可能是“情感”型的人。。。。
在目前的社会中,男性以思维型的比较多,而女性中情感型则占绝大多数。介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虽然逻辑思维比男性弱很多,但温柔细腻,遇到事情会考虑的更加周全得体,处理问题更加的具有“人情味”~
在团队事业的建立上,可能很多女性前期的建设能力可能要比男性高很快多,因为她们富有同理心,天性对人情世故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善于社交,但由于她们思维能力的却乏而不善于经营管理,遇到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缺少前瞻性、原则性等,而这些能力则是团队事业做大所必不可少的,这样很容易做到一定程度出现“瓶颈”,这时如果团队里有思维较强的男性把控方向或者加强自己的辅助人格开发——思维方面,则可以突破瓶颈,有着更为长远的发展。。。
判断&感知
书上说判断型的人喜欢把事情安排的仅仅有条,而感知型的人喜欢随机应变。。。
不知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总是喜欢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并且这种类型的人喜欢干涉他人的看法,喜欢指手画脚告诉你该怎么怎么做~这种类型的人容易被条条框框限制,甚至有些“迂腐”,但价值观相对比较稳固,喜欢用“对错”来评价事物。。。
而另一些人,思维开放,有点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崇尚的率性自然的生活,他们好奇心强,他们喜欢体验,追求“不留遗憾”的人生价值观,但他们缺乏决断力,不到最后一步,往往不愿做出决定。。。前者很有可能是判断型人,而后者很有可能是感知型人~
以上6种人格类型加上上篇所说的外倾&内倾两种共8种思维方式,把他们排列组合一下,便可以细分为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它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以及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反应,帮助人们识别并欣赏彼此的天赋差异,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虽同为人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节奏。。。
因为:
人与人,本就天生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