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考试结束,总会少不了一些归纳总结,多多少少都能发现些问题。
Y的妈妈向我反馈,孩子自己坦言做事总是难以坚持下去,家长又气又急,让我找孩子聊一聊。此时,孩子正在上课,只能等中午放学时间。
Y在班上算很好的孩子,这次段考有几门考得不理想。家庭环境很好,父母勤劳肯干,榜样方面不会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她妈妈说的让父母生气的“懒惰”现象呢?
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考上好一点的学校。我在想:会不会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呢?如果要求过高,而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又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多次下来,孩子可能会泄气甚至不愿意干。我跟孩子妈妈交流为孩子制定目标一定不要太高,一定要让孩子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信心坚持下去。实现目标就像是爬山,如果一直处于上坡路大家也都非常的疲惫,甚至走到中途就想要下去。但是反过来如果告诉孩子爬过一座小山之后再爬一座,他们就能接近目标,相信孩子也会有欲望。
俗话说:“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就是这个道理。想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的目标当然要有,但不能天天拿着这个目标去“激励”孩子,一旦孩子每次的考试达不到考这个高中的目标时,就有可能会泄气。所以在这样大目标下,要善于用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达到的“微目标”来破解这些问题。另外在孩子实现了这些“微目标”的时候,也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中午与Y聊了一会,她说感觉自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无论是上课还是写作业。不是开小差就是容易被一些其它东西吸引,甚至桌上一个小橡皮都能吸引她的注意力。这种情况很普遍,经常在上课的时候也发现很多孩子都有同款的开小差形式。我告诉她写作业之前一定要清空桌面,避免被其它东西干扰。看看自己最长能坚持多长时间不被干扰,那就制定坚持的目标。如果你觉得差不多能坚持20分钟,那就先定20分钟为一个小目标,在这期间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完成了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孩子答应了,很认真地点点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