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风景真的可以如画。刚刚独自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风吹落一树银杏叶,暗黄的颜色,在稍有明亮的天空下,竟比平时多出好几分的魅力。真的如画一般美丽,我此刻想描述当时的所见,却限于文字而无法表达;我当时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虽然慢了几分,虽然我又向前走了几步,但我还是拿出了手机,我想把这幅画面拍下来,却意识到,自己的拍照技术并不怎样,于是又放回手机,慢慢的走,听着音乐、夹杂着舒缓的风。
近几天,感受到好几次曾经想象的感觉,真的很舒服。这几日,早上起床不算晚;由于今天早上前两节没课,按照惯例是应该去图书馆的,但是八点多要参观计量博物馆和校史馆,于是乎,六点半下楼、七点钟吃完饭,我就开始在校园里游荡。也许不能说是游荡,我一边绕着学校走,一边给家人打电话;每周都会打几次电话,今天突然感觉,会不会有点“勤”了?
他们有没有时间陪我闲聊?他们是否在等待着我的电话?转念一想,话本来就是聊着聊着才有的。我的家人不知我在干什么,不敢给我打电话,怕我没空,耽误到我;我是他们的孩子,我给他们打电话,应该不会被“嫌弃”吧。为什么说嫌弃呢?因为我、或许也有你、也有其他人,我们在嫌弃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很多很多人,因为他们突如其来的电话、聊天耽误到我们了。
倘若我们都不去打电话,这“话”就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无话可说,相顾竟无言。
最近在读《目送》,连一半还没读到。想到曾经在网上看到的:有些人还没把书看一半,就开始在朋友圈发表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我现在也差不多吧,呵。语言的力量太过强大,不只是从网络喷子看出来的;《目送》中语言甚是平缓,所描述的不过是生活,太细致了,但很真实,往往戳到内心。晚上八九点钟读几篇文章之后,就会忍不住给家人打电话,不过想了想,他们大概已经睡觉了吧,于是作罢。
经常感觉自己不正常,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呢?我为什么不去打球?我什么不去玩游戏?我为什么不出去转转?我为什么不去复习C语言?为什么不去练练英语听力?为什么不去把没预习的高数看看?为什么要看这些文章而不是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这是为什么呢?弥补自己以前书看得少的遗憾?提升一下所谓气质?应该是的吧,哈哈。搞不懂我复杂矛盾的心。
想有个人陪我一起来图书馆,想有个人陪我一起去操场,想有个人听我说话;却又担心,来了个人会限制我的自由,会干扰我做独自去做的事,会打乱我原有的计划。真是无语。
常常苦笑:我到底是在干什么。一边走,一边笑,一边目光散涣地看向四周,看向不存在的地方,看向我本知道却不愿承认的东西。这人大概是个傻子吧。
就这样吧,放下一切的幻想,把曾经的一切放下吧。你们都将从我心底离开,也许我不曾入过你们心底,也许曾经那里有我一块地方,但就这样吧。该放下了,曾经的一切都消散吧。什么因果誓言都不作数了。曾经遇到的那个人啊,你也要不见了,我们不过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时间一到,便可以离去了。没有再见,或许有,再也不见。
过去的终究不可再回去。我们努力地维护,却换不来曾经。曾经的同桌,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教室,曾经的一圈子的人……只能是曾经了,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五十年后,再见面,几缕花香,一阵轻风。
去图书馆的路上,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了。曾经去那座不放书的图书馆还有几个人呢,只是可惜,没有在里面看过一本书。
银杏的落叶在风中飘荡,思绪在从前和现在之间模糊。我一个人走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