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应提供急救服务

作者: 井冈山豆皮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08:32 被阅读5次

列车应提供急救服务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随着高铁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区域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有力的支持了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铁以其高速、安全、便捷的特性极大的改善了乘客的乘坐体验,但高铁列车的服务还存在短板。日前,高铁救人的新闻引起了舆论关注,列车广播寻医,医生救人之后被全程录像,并被索要身份证、手写情况说明、签字画押,虽然列车方表达了是为了更好的后续治疗的态度,但这种做法更让人觉得 “心寒”。

列车一面广播寻医,另一面却通过各种手段来推卸责任和转嫁风险,除了现代社会道德风险高企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列车服务存在短板。2018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33.7亿人,2019年春节期间发送旅客超4亿人次,如此庞大的营运体量,旅客突发疾病等情况在所难免。此时,列车是否提供急救服务,乘务员是否具备急救能力、成为能否顺利延续旅客生命的关键因素。

然而现实状况是,我国铁路系统乘务员参加应急救护培训的比例还比较低,大多数列车虽配有晕车药、感冒药、退烧贴、速效救心丸等,但没有专职医护人员,而且药品种类少、作用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突发疾病旅客的正常需求,仍要通过广播寻医的老习惯来寻求急救服务。

要补上急救服务的短板,首先就要加强培训,尤其是针对列车服务员的急救培训。发挥红十字会等单位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的优势,在列车服务人员中大力开展AED和心肺复苏的普及型培训。其次可以考虑设置列车医务室,配备专业力量,提供常用急救药物和急救设备,在列车上提供常备型服务。最后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急救体系,强化列车与车站、与120急救、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衔接,让列车上的突发疾病能够得到全链条的急救服务。

除此之外,还需要推动医疗急救服务的法律体系建设,厘清急救服务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让急救者愿意施救、敢于施救,消除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铁路里程、列车车组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让旅客“出行安心、上车放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车应提供急救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yf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