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类简史》第十二章笔记

《人类简史》第十二章笔记

作者: cooty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12:19 被阅读0次

            在金钱和帝国之外,宗教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这里有两大基本要素:

    (1)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或是协议。

    (2)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

            农业革命开始,宗教革命便随之而来。从多神教的概念向外推导,结果就是影响深远的宗教宽容。一方面,多神教徒相信有一个至高无上、完全无私的神灵;但另一方面,多神教徒也相信有许多各有领域、心有偏见的神灵,所以对于某个神的信徒来说,很容易能相信有其他神灵存在,而且也相信其他神灵同样神通广大。多神论本质上就属于开明,很少迫害异教徒。随着时间过去,某些多神论者开始对自己信仰的某位神灵越来越虔诚,也慢慢远离了基本的多神论概念,开始相信只有那位神灵是唯一的神,相信他是宇宙的最高权柄,于是形成的一神论。

             某个宗教如果想要将幅员广阔、族群各异的人群都收归旗下,就还必须具备另外两种特质。第一,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而永恒为真。第二,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播给大众。换句话说,宗教必须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多数古代宗教反而是具备“区域特质”与“排他特质”,信众只信奉当地的神灵,而且也没有意愿将信仰推己及人。据我们所知,要到了公元前1000年间,才开始出现具备普世和推广特质的宗教。

             多神教是指信仰和同時崇拜許多神的宗教,相對應一神教而言,以前埃及、希臘、羅馬、北歐以神話為基礎的宗教,以及現代日本的神道教,美洲的伏都教和新興的威卡教都被認為是多神教,融入各地民間信仰的佛教則被認為是全球三大宗教中唯一的多神教。中國傳統宗教揉合了儒、釋、道三教的信仰,在寺廟中各種不同宗教的神靈被共同祭祀(中國民間至今仍有「天官賜福」「定福灶君」「門口土地財神」等習俗)也正是多神教典型之一。多神教主要有:希臘宗教、羅馬宗教、埃及宗教,印度教,以及道教、佛教、神道教、阿茲特克宗教、瑪雅宗教、印加宗教等。伊斯蘭教是典型的一神教。多神教指信仰和同时崇拜许多神的宗教,相对应一神教而言,以前希腊、罗马、北欧以神话为基础的宗教,以及现代日本的神道教,美洲的伏都教和新兴的威卡教都被认为是多神教,有人认为印度教和佛教虽然承认存在许多神,但一般信徒只崇拜其中某一位,或在一个特定时间或特定地域崇拜其中特定的一位神仙,所以不属于多神教。有人认为基督教信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圣三位一体,也应该属于多神教,但受到基督教徒的强烈反对。 西方有些哲学家认为宗教的发展方向如同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是从原始的多神教发展为像琐罗亚斯德教一样的二元神教,然后再发展成一神教,一神教是最现代发展最成功的宗教。但实际东方宗教的进化和东方绘画、音乐一样,和西方文化的发展方向不一样,虽然仍然信奉许多神存在,但将神仙的秩序排列如同东方的宫廷一样,有长幼尊卑的顺序,宗教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越来越严格和越来越符合逻辑性,所以不能由一神和多神区分哪种宗教更高级和更现代。

             多神论除了促成一神教,也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宗教。二元论宗教信奉着善与恶这两种对立力量的存在。二元论与一神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相信“恶”也是独立存在,既不是由代表“善”的神所创造,也不归神所掌管。二元论认为,整个宇宙就是这两股力量的战场,世间种种就是两方斗争的体现。

            世界宗教史并不只是神的历史。在公元前1000年,亚非大陆开始出现全新的宗教及信仰类型。这些新型宗教信仰包括印度的耆那教和佛教,中国的道教和儒教,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共同的特征就是崇拜的并非神祇。典型代表的就是佛教教的核心人物释迦牟尼,他不是神而是人,俗名乔达摩·悉达多。佛陀的教诲: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有神论的宗教,重点在神的崇拜;至于人文主义宗教,重点就是对人的崇拜,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认为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从本质上就与其他所有现代动物有所不同。对人文主义者来说,智人的独特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决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简史》第十二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bh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