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新青年客栈
有个很牛逼的朋友,是一种什么体验?

有个很牛逼的朋友,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者: 少读红楼 | 来源:发表于2016-06-23 10:45 被阅读671次

    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间带着学了一点摄影摄像的皮毛,跟专业的比不了,但也并非一窍不通。我同班一个哥们就不一样了,他跟我们很多人不同的是,在我们还对未来充满迷茫地啃着新闻理论,分析着老掉牙的通讯消息时,他已经实实在在地跑偏了,专攻起摄像来,而且越学越精,后来还自己掌镜,做了导演,拍了电影。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当年一心学新闻的我们,后来大多从事着跟新闻无关的职业,早把什么新闻六要素忘得一干二净。他在电影这条路上不断摸索,一心坚持,虽然没能身家百万,毕业五六年依然时时面临着生活压力,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同学中最牛逼的一个。那些工作体面生活稳定的同学,在我眼中,也不过是安分守己的过太平日子罢了。只有他,在而立之年,仍然充满了热情和斗志,到处拉资金,找项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要干一番大事业。

    一天,我正为平台下周要推的专题边抠着脚边冥思苦想,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正犯愁时,这家伙就打来了电话。我们认识了十年,彼此早已不用客套,直奔主题。问他找我何事。他说最近正苦闷着。我问他原因。他言简意赅地说,穷啊。我问他现在哪里?他说在合肥。

    我想起毕业后他去北京的那段日子。哥们之间的交流通常是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一次,简单几句就把自己的经历交代了,没有任何客套,也没有任何陌生感,不需要预热,不需要铺垫。即便是借钱,电话通了之后三句之内必说,绝不会拐弯抹角。这就是男人之间的交流。

    和很多人一样,哥们去北京也是奔着北漂去的,在我们那座小城市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他决定去北影蹭课,听听名牌大学的老师怎么讲电影的。其间我们通过几次电话,我知道他除了蹭课,享受着高贵的精神食粮外,物质生活则是千千万万北漂人的缩影。住在拥挤脏乱的地下室,每天的主食是泡面。为了生活,也为了更快地学到“手艺”,他慢慢开始跟剧组,辗转城市的各个角落,偶尔接一点私活,挣点零用钱。有段时间,没有事情可做,他就在地下室的床上躺着,成天成夜地睡觉,打游戏,吃泡面。

    在他身上有两种鲜明的特质,既有端的上桌的“硬菜”,常常为了赶进度,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也有男人共有的通病:四体不勤。没事的时候,一人躺床上一天不下来,靠泡面和香烟维持生命也是常有的事儿。大学里,我每周购买的备用泡面,多数最后都是为这家伙准备的,当然,我是收了钱的。同时,这家伙也是纯爷们,重情义,为朋友办事一点都不含糊,从来不会临阵退缩,更不会耍心眼,直来直去,喜怒都写在脸上。得知我父亲出事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居间联络,号召大家给我捐助,我感动在心。

    他大学专业课成绩可以说一塌糊涂,但这并不代表什么。在班级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他依然是最忙碌的一个。在很多同学为了期末考一遍一遍地背重点的时候,他则奋战在系里的新闻演播室,一帧一帧地剪片子,一根一根地抽着烟。

    毕业时班里要拍一部纪念我们大学四年青春的短片,片子自然由他担纲,片名叫做《毕业时,关上宿舍的门》,很有一种浓浓的伤感情怀。他是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甘于寂寞,不会屈于人下,更不会一直贫穷,总有一天,会成大事,因为万事万物都会腐朽会过时,唯有思想可以持久。我这么认为,也这么鼓励他。

    他跟一个很有名的歌手重名,歌也的确唱的不错,但因为性格外向,为人直爽,洒脱不羁,有时还有些贱嗖嗖的,哥们之间都称呼他“贱人”,他也坦然接受。后来毕业,他慢慢在电影这一块有些收获,我们去他的剧组探班时,就大呼“李导”了。

    我没事喜欢瞎琢磨,读读书写写东西是我的爱好,也幻想过一夜成名,但一直有正经的工作,读写于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剂调味料。他不止一次拉我写剧本,要我入伙一起干一番事业,我一次次推脱说写不来,不懂那个。不是谦虚,实在是怕他看走了眼。他就降低标准,说写个故事也行,然后找人改成剧本。我就把我那时写的一个故事发给他看。他看完有些失望地说,这个故事太血腥了,不好拍,也不讨巧,不好拉投资。我就爱莫能助了。

    这次他又拉我写剧本,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他似乎总觉得我既然这么喜欢读书,完全可以写个故事出来,大家一起创业,说不定就有钱了。他曾当着几个同学的面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多的一个,这实在是对我最大的恭维,令我有些自卑。我实在觉得自己配不上这句话,别说是我这样只读了几本书的晚辈后生,即便是大作家大文豪,恐怕也不敢说自己是读书最多的人。

    电话里我跟他说,我对剧本不熟不知道怎么写不说,我现在也没觉得自己读多少书,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无知,写东西越发的谨慎起来。之前写字纯粹是为了好玩,为了愉悦自己,就像是得了一件宝贝,没事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拿出来把玩欣赏,有一种从不示人的敝帚自珍。但也尝试着去做,慢慢发现有了读者,且越来越多,就不敢再随意涂鸦,而学着认真起来。但故事却写的少,多是有关读书、旅行的文字。有几篇故事也都是农村题材,显然不适合被拍成网络电影。

    俩人偶尔电话沟通最近的想法和生活现状,他似乎比我还困窘。告诉我说刚从同学处借了一万,但这也不妨碍他是我同学里最牛逼的一个。人的牛逼之处从来不在于你有多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你有永远不会枯竭的思想,你有永远不会与生活握手言和的热情和干劲。

    他是个有些小聪明的人,很多事一点就透,总能抓住本质。同学聚会,其他人说到眼下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难免会露出得意的神色,口若悬河地大放厥词,等着大家投来羡慕的目光,而忘了这是同学会,是沟通感情的场合,不是炫耀资本的舞台。他似乎从不在意这些,我们见面从不会吹嘘显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是聊各自的想法,看有无可能一起做点什么。

    有些时候,我其实是有些自卑心理的,没有他放的那么开,看得那么透,思想亦没有他那么特立独行,有时甚至跟不上让的节奏。但有这样一个同学,总让我还不至于落于俗套。如果生活只是关心粮食和蔬菜,只是关心位子和帽子,日日脑满肠肥,醉酒声色,那实在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精神的匮乏往往比物质的匮乏更让人觉得可悲。

    我跟他分享了我的看法:如今拍电影的什么都不缺,资金有人投,演员一个电话就到位,也不缺导演,就缺剧本,而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影的水平。在我的理解中,剧本是一部电影的软件,是核心部分。而导演和演员是硬件,随时都有,随时都能更换,但剧本不是。三流的导演有可能将一流的剧本拍成二流的电影。但一流的导演想把三流的剧本拍成二流的电影就不那么容易了。

    最后,我妥了协,说我想想吧,或许给你个故事梗概,你自己去充实血肉。之前我另一个哥们也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好的故事,他有朋友要拍电影,人有了,资金有了,就差剧本。我心里也急的直挠爪,当初怎么不学学剧本呢?他们能想到我,是觉得我还有点利用的价值,没想到如今金子都堆在门口了,我愣是没有能力搬进去。看来,我连最后一点可以利用的价值都没有了。

    剧本也许我写不好,但故事我还是有的。不过看了一些网络电影后,觉得我写的故事永远无法被拍出来。网络电影需要点击量需要转化率,难免就放很多噱头,商业味很足,把人的口味吊得也很足,这恰恰是我所不擅长,心里也不愿做的。

    哥们之前也想自己操刀攒个剧本,主题定了,是《充气娃娃复仇记》,很有些网络电影的噱头。他拉了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群,让我们激烈讨论,展开想象。我们就按照各自的理解你一句我一句地像成语接龙一样往下顺。我想到的是一个人在河边捡到了充气娃娃,然后充气娃娃就在一夜之间通了人性,开始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巧合,最后经过各种难以想象的奇葩经历,对把她丢弃的原主人进行报复的故事。后来又想到这个充气娃娃只是个木偶,真正要对原主人进行报复的实际上是原主人的前女友。这些哥们都觉得太过普通,就没了下文。

    之前有段时间,我正在找工作。哥们打电话又一次拉我入伙,那时我正充满雄心壮志,想自己做个什么东西,总不能一辈子给人打工,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俩人越聊越投机,最后他让我去合肥,我就打了退堂鼓。合肥不是我喜欢的城市,漫说是工作,就是打那里路过做短暂的逗留,我心里也是不乐意的。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合肥都没给我一个好的印象。正犹豫的时候,工作有了眉目,就想着先上班再说,入伙共创大业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哥们从北京回到合肥是有原因的。他有个女友在合肥,俩人有一段时间好像闹了别扭。有一次聚会,说到个人感情问题,我说我失恋了。哥们说他也失恋了,我不信。他那个小女友别提有多腻味了。后来知道他跟女友闹了别扭(电话里我也没细问现在结局如何),具体原因不甚清楚,这样他就回到了合肥。我问他怎么样了,啥时候办事?他有些激动地说,别提这事,一提我就头疼。他怎么知道我也有这个毛病的?

    大学班长结婚的时候,不少同学都借着机会小聚。那时候,哥们正在拍摄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网路电影《混蛋必须死》,当初他让我攒剧本,我推说写不来,后来他就找了别的编剧。婚宴之后,我们几人一起打车去郊外的一处废弃工厂探班。他的剧组正在那里拍摄。

    我还是第一次走近一个剧组,工厂内部是都是废弃的管道,跟北京798艺术街区有些类似。几个人正在拍一场打戏,在一起研究出拳和回击的路数。哥们在工厂外面的土路上拍另一场戏。他很认真地导戏,看到我们来并没有停止工作。探班给我的感受是,拍戏是个体力活。

    作为观众,我们看到的电影往往情节紧凑,演技爆表,场面震撼,很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但电影拍摄的过程其实并没那么顺利,许多细致的活儿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化妆,布景,灯光,道具……一场戏常常会NG多次,但演员每一次还都必须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进去。导演除了导戏,还要拍摄,还要做后期剪辑,可能还包括前期拉投资,后期谈合作。许多拍微电影起家的青年导演,常常一肩挑,编导演一体,不是因为能力多强,往往是实在没钱,找不到那么多人干活。

    我记得《后会无期》公映后,韩寒说过,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拍一部电影。以前没钱,现在有钱了(他说是拿写作挣钱,然后完成拍电影的梦想),所以毫不犹豫地拍了。我心里也有一个小梦想,不是拍一部电影,而是写一个故事被拍成电影,但写什么样的故事好呢?我脑中闪过一些故事,但都觉得骨头好画,血肉难填。有故事梗概很简单,无非就是谁在哪里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但要让一个故事有起承转合的丰满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且符合受众群体的口味,不费些心思不动些脑筋是很难写得出来的。不仅如此,剧本对台词的考究打磨对编剧的文学功底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还是读大学时,哥们就因一部自己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获得了全省大学生摄像一等奖。他不仅有手艺,他还有想法,不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的想法,而是切切实实可以立即动手去做的,是接地气的,且常常能够一语中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这种本领,我以为是一个导演所必备的品质。我只是羞愧,他有手艺有想法,也能拉到资金,而我却没有好的故事给他,难得他一直以来这么看好我。

    看来,我还是读的书太少。

    哥们说,写剧本我不敢保证能挣多少钱。我说,我心里压根儿就没想这个。就是没钱,我有好的故事,哥们不要,我也一定会写出来。在写字这一点上,我还不算太懒,有想法咕嘟咕嘟往外冒的时候,想不动手也难。哥们知道我一直在读读写写,就问我做的怎么样,每天赚多少钱。我说,你太高估我啦。也就偶尔几个朋友赏点钱,根本没法生活的。

    我其实心里还是想坚持做下去的,就像哥们拍电影。我以前总觉得拍一部电影,大把的金子就来了。他的《混蛋必须死》杀青的时候,我在爱奇艺上看到播放量有五百多万,还是蛮好的。就问他能赚多少钱,他说看转化率的,赚不了几个钱。

    每次一通电话,一问他最近怎么样,他总说穷。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从未放弃,我挺服他。反而是我,每次一打电话,我都换了工作,有时候我自己也会产生动摇,好在现在不会了。有这样一个牛逼的同学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就能给我些正能量,给我写激励,让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是要有点精气神,做出点不同凡响的事来。

    无论从对执着之事的坚持,还是我们之间的私交,又或者是各自的爱好,我都觉得我是需要好好琢磨一下:拍个什么故事的电影好呢?我能写出一个可以拍成电影的好故事吗?有这样一个牛逼的同学杵在身边,总让我时不时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做的太糟糕了?我要不要再加把劲?最可怕的是,比你牛逼的人比你还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个很牛逼的朋友,是一种什么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bn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