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公孙生于太守之家,其父虽未取得功名,却是一位高洁之士,而作为南昌太守的祖父,官虽然当得不怎么样,却是难得的清官,蘧太守一心想的是长林丰草。蘧公孙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自然沾染了一股子清雅之气以及视钱财如粪土的豪情。他本名来旬,字駪夫。因世人仰慕其祖及父,故以公孙敬称。
在蘧公孙收租回家途中,毅然把收到的二百两银子直接赠与落难的王惠,可见此时的蘧公孙还是个懵懂少年,不谙世事。当然,也因这个偶然的赠予行为也给蘧公孙带来了虚名。把别人诗词据为己有,且由于祖父的放纵,对他的这种偷窃行为不但不制止,还教他如何做诗,使他成为了徒有虚名的少年名士。从这一刻开始,蘧公孙的角色开始转换,人性中沽名钓誉的一面也开始表现出来。
成为“少年名士”的蘧公孙,在其两个表叔家里恰被鲁编修遇着,于是又有了鲁编修招为上门女婿,只是可惜了有真才实料的鲁小姐。这种滑稽事儿在现实中却也是比比皆是。蘧公孙靠着捐来的监生,在鲁小姐面前实则是抬不起头的。正是基于此,蘧公孙才会在这种浮名下开始厌倦,转而开始求“举业”,但蘧公孙的求取“举业”却又不是真心想求,只是叶公好龙。
蘧公孙结交马二先生后,一方面想跟马二先生学习如何做文 ,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在马二先生作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套一点虚名,然而,作为正直无私的马二先生,蘧公孙的如意算盘算是落空了。
相对马二先生正直和古道热肠,蘧公孙就显得虚伪和自私,马二先生为了掐灭因王惠给蘧公孙的箱子而将要带来的灾祸,把自己选书得来的九十多两白银全部给到刑吏,为蘧公孙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自己却落得空空如也,而蘧公孙本是家室殷富之人,在这种在是在非面前,除了口头上感恩,连这个选书钱也不没有还给马二先生,致使马二在杭州看着猪蹄只能流口水。在这一点上,蘧公孙似乎突然变了一个人,以前的豪爽和大方全然不见踪影。吴老先生这样写,想必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把蘧公孙那点自私的性格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让不懂的读者还在心生遗憾。当然,这件事也反应出鲁小姐的儒雅其实也有装作的成分,这个暂且不谈。
在另一件事上,也能看出蘧公孙的骨子里的小气,他的女仆和男仆私通跑了。他却穷追不舍,结果差点招致灭门之祸。我想,只有愚蠢到极点的人才会把别人逼上绝路。 吴敬梓把蘧公孙写成这个模样,可能是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伪儒的丑陋面目。鲁编修教了一个正宗的儒学闺女,却不想好白菜被猪给拱了。这种打落牙齿只能往肚子里吞的事,想鲁编修在地底下也感到遗憾吧。
蘧公孙这个人物出现的章节颇多,如从第八回到第十五回之间,在第十七、二八、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四二、五四、五六回中也有出现,可见作者对蘧公孙人物的描写可谓费尽笔墨。而对于这样一个草包监生,作者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世上类似蘧公孙之流并不少见。相对其他人物形象,蘧公孙的好和坏,高尚与卑劣都不十分突出。他有公子哥的怠惰与散漫,也有侠士的义气与豪情。但这一切,终将被现实打败。由于祖父和父亲均不善于理财,故在做上门女婿时,还要靠娄家表叔的资助,又由于受到祖父的溺爱,荒废了学业,终于只能成为一个市井之流。
读完蘧公孙的故事,我反思良久,究竟是谁导致了蘧公孙的平庸与虚伪。也许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却又隐隐觉得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导致他平庸与虚伪的推手。
这世上有多少象蘧公孙一样的优越条件的人,终将还是碌碌无为。
惜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