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没准备好,就不开始吗?
前两天跟朋友李子聊天,她说起我最近公众号和简书更新频率还挺高的,“你不是之前很久没有更新了吗?最近怎么突然又像打鸡血了一样,开始写啦?”“我也一直想下笔写点东西来着,但是感觉一直没准备好,所以想报个写作班督促一下自己。结果上个月报了个班,听了两节课就烂尾了,更别提动笔写了...”
突然回想起我停更的那段岁月。不是不想下笔,而是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迟迟不知道怎么下笔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吧,一旦坚持的途中断片儿了,就很难再拾起了。重拾,约等于另一个重新开始,“万事开头难”嘛。我们总会给自己的不开始找上种种理由和接口,“我不知道怎么开始”、“我还没报好课程”、“下个月的一号我就开始”、“等我手头宽裕一点”、“等我过阵子没那么忙了”...
看到了吗?我们总有不开始做一件事的借口。
02 你永远无法准备好
所以,如果一定要“准备好再出发”的话,这个世界是根本没有“准备好”这回事的,因为“准备”这件事也永远可以更好,这意味着我们就不用出发了。
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正是因为这样,到了最后也一直没有出发。
认清了这一点,不妨先开始你想做的事。比如写文章,先动笔去写,先尝试着发表。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文章推倒重来,不断提高,或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相信这样的学习和“打击”会让我们的文章和想法成熟得更快。无论如何,现在就开始写,现在就去做,比永远没有准备好开始要好得多。
03 行动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常常会觉得,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学了很多却没有卵用的这种状况,通常是那些懒惰学生的专属。只学不做,就跟学功夫只学理论不上擂台一样,你知道了怎么出直拳,但现实状况瞬息万变,教科书里的直拳能否灵活转化为你自己的直拳,这是同一班的学生技艺大不相同 的重要原因。
从行动中思考、复盘,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是巩固和指导行动本身的最佳手段。
A师傅说:咏春是世上最厉害的功夫,咏春讲究最短路线打击,不管怎么打,一定是我先打到你。
B师傅说:咏春算个屁,太极才是最厉害的,甭管过来什么劲,都能以力打力给你怼回去。
接着两个人就开始了一次,我这么打你你怎么化解,我这么化解你怎么攻击……诸如此类的争论,争得面红耳赤。
正在一旁烧饭的老头看了实在可笑,不禁插嘴说:二位师傅,你们说这么多有什么用,打一场不就知道了?
开始行动,并在行动中学习。要知道,行动是最好的老师。
04 先啃最硬的那块骨头
当我们接受了即刻行动这样的观点并切实去做的时候,马上又会遇到一个新问题,从哪里下手?
任何工作只要严格划分一下的话,都会有一个核心思考区间,只要搞定了这个,其他的就是边边角角的补充或是照章执行就可以了。
以我们平时写文章为例,最难的部分就是逻辑层面的构思,这块通常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当我们把一件事、一个道理吃得透透的时候,摘下几个关键点,文章在我们脑子里就已经基本成型了,这个时候“写下来”反而是比较容易的事。
构思的时候需要心无旁骛,因为此时大脑是被充分激活的状态,思考非常活跃,所有同质的内容都被聚合在一起然后向外发散,一旦被打断能不能保持活跃状态甚至是续上都是问题。
但要成文,甚至可以在思考、记录要点过后隔半小时或一小时,那都没问题,因为最困难的部分,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
所以,做事我们不妨试着从最硬的那块骨头啃起。一旦做好了这部分,剩下的部分就变得不再困难。而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做事的效率也能大大的提高。这也有点类似于高效能习惯中的第四个习惯--要事优先。重要的部分,困难的部分,优先解决,剩下的就好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