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做个试验:
请看这个图,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我来猜猜你会不会这样说:
“不同人看到的内容不同;
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他们各自维护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让我看这幅图?
接下来,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个图我过去看过啊,说的是…………
…………”
你的回答准确吗?
看看我提出的问题:“请看这个图,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在以上的回答中,哪个答案是符合要求的?哪个答案是真实地描述了这幅图?哪个是分析、哪个是基于过往经验的判断?哪个是事实?
如果你的答案是以下内容,那要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与他人达成共识的起点。
“两个人脚下有一个倒着的数字,从不同角度看过去是6或9;
一个人看到了6,另外一个人看到了9;
这是一张黑白颜色的漫画;
两个人在争论…………”
有没有留意到,这结果其实和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像。我们所在的组织中有许多人谈事情的时候,往往不屑于描述情境与细节,而直接谈他们的结论,并在后续讨论中将这个结论做为事实进行捍卫。大家的表达集中在“我认为……我感觉……我判断……所以……”,却很少有人说“我观察到……我看到……”。当大家把感受、直觉、判断与分析一股脑都抛出来以后,会议室里的空气里充斥着自信、对立、愤怒、幸灾乐祸、切喜、满足的气氛,却很少人有人注意到大家讨论的出发点并不一致。当我们基于此继续进行会议和决策时,得到的会是什么呢?
我做为旁观者参加过很多企业内部的会议,很多时候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会议的讨论进程中,如果某一个人注重于叙述细节,很多团队成员会产生无趣、不关注甚至于有烦躁的情绪,强势的人会打断他的描述,其他人表面在听,但实际上却已经神游天际之外了。可奇怪的是,人们却热衷于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各种解决答案。大家倾向于马上谈感受、谈结果、谈问题、谈行动计划,却很少愿意探询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事情本身,
于是,会议中大家自说自话,各自的观点就像两根永不交叉的铁轨,延伸再延伸,直到会议的某个时刻有人醒悟:原来我们谈的不是一个维度的时候,才有可能向着共识的方向前行。当然更多的时候,会议中并没有这样的时刻出现,会议会逐渐演变成邻座周边两三个人的意见交换,却无法和其它人达成共识,直到时间耗尽。
那我们忽略了什么呢?这里面有什么误区或假设影响到了对话效率呢?
1.我们对话的起点一致吗?
如果一场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会议,一上来就开始问大家解决方案与感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更好的方法是先和大家一起还原这个问题的信息,比如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发生了什么?现状如何?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信息可以告诉给大家等等。这会帮助参会者回顾真实的情境,帮助大家补充足够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就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做出判断。当大家站在同一个起点上时,后面的讨论将会非常顺畅。
2.暂时放下批判性思维吗
当组织内部盛行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注意力会集中在:
a)寻找对方的错误而不是关注对方描述的细节;
b)希望采取方法让对方的观点不可信;
c)热衷于冷嘲热讽,开展与同事的对抗;
这种思考方式,无疑像把每一次谈话都置于火药桶上。表面上看好像参与者都很激奋,但实际上这种亢奋却并不是来自于大家的共同愿景,而是更多的源于战胜组织成员的快感。当我们需要寻找共同起点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批判性思维,共同去补足信息拼图,让更多的信息呈现在我们的会议桌上,以利于我们共同的决策。
3.我们一起把观点悬挂起来
市场变化的复杂性与变化的速度,已经不可能让一个人知道全部的东西了。因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正当性。因为,每个人生命中的真实经验不同,因而所看到事物的维度也有显著不同。当大家有机会对同一事件进行共同思考的时候,如果抱有这样的思考,会帮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
a)当我阐述意见时,我希望其他人表达出不同看法,而不是一味的赞同,因为我知道我可能只看到了我想看到的那部分,而其它部分信息我期望通过其他人补足;
b)我听到其他人的观点时,我希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c)我并不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独到的、全面的、唯一的解决方案;
d)我认同交流的目的,是使我的想法变得更加成熟,并帮助我们形成统一的认识;
共同思考永远是团队中最难的工作,当一群人聚焦在一起开展讨论与反思时,如何使得思考的效率提升,不仅仅依赖于个人思考的质量,更有赖于彼此交流观点的顺畅。这种良性的交流,首先要建立在对话中事实信息的分享与补充之上,当参会者习惯于此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流程会更加顺畅。
让会议中的信息分享变得多起来吧,因为这会帮助大家站在同一起点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