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自体客体

作者: e025d18cbaaa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08:46 被阅读4次

    Note:

    1. The children change their internal emotional experiences by reflecting their parents’ emotion.

    2. 真正起作用的可能不全部是那些诠释的内容,而是诠释内容时候的气氛和治疗师的方式;

    3. 克尔凯郭尔的疑问:人啊,你到底是有罪,还是有病?

    4. 自恋程度比较严重的特征—经常有比较重的(跟现实情况不协调的)羞耻或屈辱的感受;但一个完全没有羞耻或屈辱感的人—有严重的超我缺陷—不可被心理治疗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做出非常糟糕的事情,而没有丝毫的自责和内疚;

    5. 自恋程度比较严重的特征—与别人打交道就要想着利用别人来处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6. 特征之三—缺乏同情心;

    7. 特征之四—对他人过度的羡慕或嫉妒;

    8. 特征之五—对某人或某事过度理想化的偏见或感受,即把别人高度理想化并通过使自己与别人接近来使自己遗忘自己因为不完美所导致的屈辱感;

    9.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把他人理想化是为了攻击他而做准备的,因为他人永远都没办法满足自恋者自恋心理的完美要求,如果他人不能满足又离自恋者太近的话就可能使自恋者自恋受挫;

    10. 以吃罕见的动物为荣、购买限量版产品也是常见的满足自恋的表现,弥补自卑的空洞和低自尊感;

    11. 成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婴儿的行为上观察到,没有什么东西是成人独有的;在对人的发展有连贯的认识后,可以发现有很多成人的行为是来自婴儿的;比如:失恋—婴儿被抛弃后的感觉(残留);

    12. 曾奇峰:恋爱这种“游戏”只有(心理或人格)健康的人才能玩,如果(心理或人格)不健康的话,可能在游戏中要么让别人遍体鳞伤,要么让自己痛不欲生,这是需要强大的人格垫底的;

    13. (科胡特)三种自体客体:

    13.1 镜像的自体客体:即在孩子与双亲的关系中,父母对孩子有正性的反应;这种反应使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完美的、可爱的、有活力的,这个会逐渐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13.2 理想化客体:即把所有美好的特质如卓越、美丽、完美、全能、全知、永不失败、共情、不偏离的爱、无比的信任等投射给另一个人,或客体,甚至投射给自己; 理性化指需要去满足人想要融合或接近会让自己觉得安全、舒适、平静的需求; 如果能够将父母理想化,并能够从这种理想化中间感到充满力量或舒适,孩子会发展出客体的方向,并能够获得面对挑战且有实际功利价值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需要能够把父母亲想象得完美无缺;若父母经常吵架或打架、或生活上不自律、或打骂孩子,孩子就无法把父母理想化—对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大破坏力—父母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但不能过分地在孩子面前展现不完美的地方;

    13.3 (科胡特)镜像自体和理想化自体的作用组合即“张力弧”:镜像自体的作用=推力,理想化自体—对父母理想化=引力,使人过上被未来指引的生活的“引力”,“推力”和“引力”的组合是和谐的动力系统,可以是人即使在比较崎岖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成长;

    13.4 他我人格--第三种自体客体;

    14. 笼统地说,人格上健康的父母能够接受孩子(在心理上)的远走高飞(所带来的那种“被抛弃感”),能够接受孩子像一条自由的鱼一样(在心理上)离开自己,去大海的更远处和更深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6 自体客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h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