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时候看得童话故事也算读书的话,那么我的读书生涯大抵可以追溯到《安徒生通话》开始,大学之前都是零散地读,因为除了学业课本和辅导作业书之外,几乎再无闲暇和精力“看闲书”。大学开始真正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讨厌用绝对的说法,但是读书的确是能让人进步的不二良策,尽管很少有人否认这一点,但是大家对于读书的成效却急功近利。
大学无事的时候,大部分我都会选择泡在图书馆,站在喜欢的书架前一站就是半天,也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去图书馆看,因为图书馆大概是学校里最安静的地方了。那时有很多时间读书,也读了不少书,尽管做了读书笔记,对于经典的书也做了抄录,但是大部分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这本书我读过。
但是你能说这些读过的书就像垃圾一样从脑子里丢出去了吗?我觉得不是的。
学生时代“读书”是为了考试、升学,见效期很短、目的性很强。但是你如果认为所有的读书都立竿见影、有所图谋的,都会那么我想你太急功近利了。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会被察觉的,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沉淀和积累,就像小树苗需要不断汲取养分才能长成参天大木,这个过程不能着急,甚至不能有自我意识。
在这个过程里,史铁生对于人生的观点十分受用,过程最重要。
我们可以有参天大木的期待,但是你必须时时刻活在当下、把握过程,后面的自会水到渠成,有了这种观念后,是否会变成参天大木也就不再是目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