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是个TVB武侠剧迷,那时最爱的电视剧是83版《射雕英雄传》。
当时最喜欢的角色自然是郭靖黄蓉,因为他们是好人。而杨康,虽然是最帅气的,但也是我最讨厌的人之一,理由当然是——他是坏人。
这就是我小时候全部的价值观,谁是好人就喜欢谁,谁是坏人就讨厌谁。
有趣的是,时过多年后,杨康竟战胜郭靖,成为我最爱的角色,理由居然是,他很坏,但他也很可爱。
其实不止杨康,后来我发现金庸人物中不少“坏人”都有其可爱之处,比如李莫愁、欧阳锋甚至是金轮法王。
为什么会忽然爱上或者欣赏这些坏人?答案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的复杂性,而正是这种复杂性,让一个人变得立体,从而充满魅力。
《六神磊磊读金庸》曾评述过李莫愁与刚出生的小郭襄的一段故事,其感人程度丝毫不亚于《神雕侠侣》中的任何一段感情,而彼时李莫愁的光彩亦是不让于任何一个主角。
这就是人性的魅力。
2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还算是善恶分明,好人坏人一眼即能辨出,更加伟大的小说,比如《红楼梦》,则根本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
比如王熙凤、薛宝钗,她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又比如贾琏、贾瑞,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你可以有自己的好恶,但曹公从未用笔讨伐谁,只是冷静地描绘人的多面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光彩的一面,亦有自己不堪的一面,霹雳手段的人也有菩萨心肠的时刻,低下卑贱之人也有令人动容的瞬间。
整部《红楼梦》没有一个脸谱化的角色,作者从不武断地判断是非善恶,但显然当世之人鲜少继承《红楼梦》的价值观。
我们只需看看当下流行的小说或戏剧,人们喜闻乐见的依然是好坏易辨善恶分明的人物和桥段。哪怕是我最爱的《琅琊榜》和《伪装者》,也不免落入好坏之辨的窠臼中。
而这,也恰恰就是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差异所在。
3
爱区分好人和坏人,大概是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无数道德教化的故事,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果。在我们的价值观里,只有纯粹的好人或纯粹的坏人,而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真实世界并不如此,好与坏之间往往还存在极大的灰度空间。
比如,一个善良的人有没有自私的时刻呢?当然是有的,如果你因为他人的一点自私就对人性失望,未免太过玻璃心。或者反过来说,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无私的,如果你对他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有可能造成你未曾意料的恶果。
再比如,一个你认为坏的人,是不是360度无死角的坏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只是因为局部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的话,大概会丧失许多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而这,同样是如今讲究协同合作的时代的大忌。
4
说这么多,并不是说要完全泯灭好人和坏人的界限,或者干脆将其混为一谈。而是说,我们对善恶好坏的灰度空间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人的认知要保有更大的宽容度。
我向来是不太会谈这类有点深刻又十分艰难的话题的,为什么会突然谈这个呢?是因为我今天看了著名演员何冰作客《圆桌派》的视频。
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原本应该被贴上“坏人”标签的鹿子霖,在何冰老师的演绎之下,被观众亲切地叫做“鹿萌萌”,圈粉无数。
所以,坏人,怎么可能24小时都是坏人呢?怎么可能360度都是坏人呢?我们又怎么可以那么草率地判断你是好人,他是坏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