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就是一部哲幻小说。
主要探讨伦理问题的科幻小说,也被称为“哲幻小说”。 三体实际上回答了很多哲学问题。“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
三体,是一个天体力学名词,指的是由三个质点及其相互引力作用组成的力学关系。小说中的“三体”,是一个外星文明的代号。在他们的星系有三颗恒星做无规律运动,导致了文明的数百次不定期的覆灭重启。由于三体运行规律得不到预测,在接收到由一个遭受迫害对人类绝望的科学家发出的信号时,他们决定开始移民计划、或者说是侵略计划。由此引发了两个文明数百年的交流、博弈、战争和毁灭。
站在宇宙的高度,小说《三体》将时间延伸至亿万年,通过一曲悲壮的地球挽歌,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深刻尖锐的抨击,对生存的意义进行突破天际高度的探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的同时,对我们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帮助。
《三体》中的哲学之问:人性“三问”
问题之一:如果有外星人,你会主动和他们联系吗?
霍金生前曾在一次中提及,主动联系外星文明“太冒险了”,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到地球,应该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情形差不多。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我们首先要承认两个基本理论: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其次,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猜疑链,说得是AB两个文明碰面,在相互不了解不干扰的情况下,我们永远没办法确保百分百获胜。因为我们这样相互猜疑—— A不知道B是善意还是恶意;B也不知道A是善意还是恶意 A不知道“B认为A是善意还是恶意”;B也不知道“A认为B是善意还是恶意” A不知道B认为A认为B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此循环。 由于我们能想象到宇宙中不同种族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可能达到门甚至界一级,且相隔着无比遥远的距离,文明之间猜疑链将坚不可摧的。我们要认识到对于地球生命30亿年的演化来说,人类文明7000年左右的科技发展就是“技术爆炸”。鉴于技术爆炸理论,无从判断一个遥远文明的技术水平。 由于你既不知道对方是否比你强,也不知道对方是否将对你采取行动,而双方又共同占用总量守恒的资源,保证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快,在对方做出反应之前消灭之!这就是《三体》宇宙社会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潛行于林间: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文明要想长久生存,在宇宙中,藏好自己,消灭别人。黑暗森林的“零道德”拷问人性。它与文明的高级程度无关,而与生存哲学有关。黑暗森林法则的“零道德”在宇宙的大背景下,我们似乎能够理解。但如果黑暗森林打击有朝一日发生在人类内部呢?残忍的大刘再次拷问人性,让宇宙中永无归期的几个地球舰队为争夺有限生存资源而斗争猜疑……。到底是选择和宇宙一起零道德以求生存,还是坚持人类道德而共同死亡?通过零道德生存下来的人,还能叫做人吗?“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为避免有朝一日面临这样的灵魂拷问,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的确是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
问题之二:如果外星人即将入侵(显然是远高于人类文明的文明),而此时你手上握有能让两个文明同归于尽的遥控器,已走投无路,你是否会按下按钮? A:按。外星人灭亡、人类文明灭亡。B:不忍心按。外星人入侵,人类文明灭亡。 两者人类文明的结局相同,区别是——选A,你亲手毁灭了人类,选B,你通过外星人间接灭亡人类。那么该问题对人类文明来说注定无解吗?不,大刘告诉我们,在选项A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无限接近A的选择。如果,你足够理性冷血、敢顶着人类刽子手的骂名,坚定选择A,那么,作为“执剑者”的你,便能对外星文明的生存构成毁灭性的终极威胁,他们不得不出于对毁灭的忌惮而放弃入侵,甚至因此被你要挟。于是,人类文明将在无限个“你决定按下毁灭键”的瞬间得以延续。人类文明进入“威慑纪元”。“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新新人类不再感恩为他们背负一切沉重的“执剑人”,反而占据道德高点给你扣上反人类罪名,最终通过民主剥夺你的执剑权,转将人类命运托付给充满仁爱的“圣母”——结果,人类文明在瞬间堕入万劫不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超越民族主义、甚至是地球主义的“大德”,看起来很残酷,却是对文明最大的仁慈。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觉得很,那是有人在为你承担风险。”永远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敬畏。
问题之三:人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谈论人的本质脱离不了社会群体,因为社会发展,人才走向了文明。人类文明不断前行,关于人的本质的思考和争论从未停止,如果认识出现偏差,有可能严重影响文明进程。
《三体》故事中,受到文革迫害的物理学家叶文洁因为对人的本质感到绝望,而转向更高级的三体文明求救,从某种意义上启动了人类文明的自毁模式。人之所以会想这么多,是因为人除了最基础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还有更高的精神文明追求。
三体故事也通过推理假设对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从地球三体教,到宇宙中的长明灯,从冥王星地球博物馆,到最后小宇宙中的一只鱼缸……沧海桑田,遭遇零道德的打击,宇宙归零重启……大刘认为,人只要活着,便不会停止寻求精神寄托……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性。
也許数千万年后的宇宙中不再人类文明存在过的痕迹。但我们存在过的意义之于存在时的我们是现实的,那就是有意义的。珍惜人类的幸运,以历史经验和指导文明前进。正如小说中大低谷时期纪念碑的铭文所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刘欣慈的科幻小说《三体》在引发一波在物理学学习热潮之余,更是引发了这些哲学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