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专题男神心技一体老师在哲思群分享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心技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且乐于分享他自己读书的经验。这在简书,可谓独树一帜。于是,许多简友,包括在下,都以心技老师为简书上的一股清流。
书读到妙处,才能讲得诱人。人对于形上的问题,若能暂且放下俗务去思索,总会着迷。故而心技老师的分享,彻底改变了哲思二群以往的氛围。在大家的讨论中,一些问题,成为了焦点。
中国哲学,这个称谓的合法性,是其中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根植于西方哲学体系中的元哲学的核心问题,即“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在西哲崇尚逻辑思辨的传统里不得善解,于是依据这种逻辑方法来掰扯“中国古代-哲学”便也会陷入泥泽。但初学者终须要有个“中国古代哲学”的意识,是为取西哲作参照,也为叙事求个方便。
哲学是什么,这是定义哲学研究的逻辑前提。哲学的内涵在具体环境中变化。以中国当代文化为背景的哲学定义,是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元哲学问题。中国当代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思想,并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对话,能为当代文化的解析和重构提供方法,也能为新时代元哲学的反思提供思路。
中国古代思想不同于西方哲学。单向地用西方哲学的话语来讲述中国古代思想,不能充分诠释中国古代思想,也有碍元哲学的反思。在文化交流的论阈中,通过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对话,才能对哲学做出客观的理解。
元哲学对哲学的反思仍属于哲学,这种状态是一个集合包含它自身。针对这一困境,本文从中国的体用论思想出发,将哲学视为可以改变文化系统的文化要素,来讨论文化中的哲学所固有的性质。
一、以体用论定义文化中的哲学
体用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有体用一源〔1〕和即用即体〔2〕两层含义。相互依存的体与用,是同一事物自身性质的表现。视文化为文本的理论〔3〕认为,人类行为是对文化文本的讲述,文化在讲述过程中体现。哲学是一种文化形态,哲学的文本内容和相关的研究行为是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哲学研究是人的社会行为,哲学的具体内容是被研究行为讲述的文化文本。结合体用论和文化学来看,作为行为的哲学研究与作为文本的哲学在讲述过程中构成用与体的关系。
哲学只存在于历史性的具体哲学研究中。如果没有作为用的研究行为,作为体的哲学文本会因脱离研究的主体而不能被认知和诠释。脱离具体文化语境的哲学研究内容空洞,不能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从而丧失作为用的意义。因此,哲学文本与哲学研究是即用即体的关系。
一切存在者皆蕴涵体与用两种属性,存在者的本质特征在体用关系中彰显,这是体用一源的含义。所以,哲学的本质既不在于哲学研究,也不在于哲学文本。哲学的本质在哲学研究对哲学文本的讲述中彰显。哲学研究讲述哲学文本的过程,也是人认知哲学本质的过程。
二、体用关系与哲学的叙事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说理具有真值,需要以名实相符和言之有物作前提,道理结合具体事件才有现实意义。文本所讲述的内容要依据具体的事物,依据具体事物展开的讲述方式属于叙事。在人类行为中呈现的文化文本根植于对具体事件的讲述,人类行为对文化文本的讲述,是叙事。文化体现于叙事。哲学属于文化,哲学文本的讲述过程基于叙事。
意象是对心理能量流动的讲述〔4〕,历史是对集体记忆的讲述〔5〕。个体心理与群体历史事件共同成为叙事的具体条件,哲学叙事不能脱离这两个条件。个体行为在社会文化中讲述的文化文本,是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经验的事件在心理体验的反映。个体依赖群体生存,个体的叙事受到群体的影响。
哲学叙事离不开个体的讲述,所以不可能彻底客观。叙事者在哲学叙事中表达主观心理感受,使哲学不能成为科学。哲学叙事正是因为不执着于追求客观和科学,才具有了逻辑上的真值和文化上的价值。
个体具体的生活事件不能直接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现实社会事件的集合里没有抽象的个体生命价值,抽象的生命意义存在于哲学的叙事中。哲学通过叙事提出个体生命价值实现与现实生活的桎梏之间的冲突。同时,哲学的叙事本身也是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
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具体文化形态。具体文化形态处于具体社会历史事件所构建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因此能被事件和叙事的参与者阐释出文化内涵。哲学文本的讲述内容以时代精神为主,时代精神体现在具体社会历史事件中。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内涵的核心在于时代精神,时代精神集中表现在哲学的叙事中。
哲学叙事本身也是一件具体的文化事件,哲学的叙事也讲述着哲学叙事本身。事件的时代精神通过叙事得到普遍认知,扩展社会影响。讲述时代精神给哲学带来独立性。于是时代精神走出具体事件的局限,具有了普遍性和独立性。
哲学的叙事在上述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当叙事发生时,作为体的文化内涵在作为用的文化形态中体现;第二个阶段,当叙事作用于接受者,接受者诠释叙事文本的过程是对叙事内容的再次讲述,再次讲述中的文化内涵必定不同于第一阶段的文化内涵。再次讲述的行为是一种用,对应的体不同于第一阶段的文化内涵的体。这两个阶段中的文化内涵合而为一构成文化内涵真正的体。
至此,哲学内在的体用关系发生了四次转化。1.当哲学研究作为用、哲学文本作为体,用指行为,体指形体,二者同为哲学本质的现象,出现在哲学叙事过程中。2.当哲学的叙事作为用、被讲述的事件和讲述本身作为体,用指现象,体指本质,二者以时代精神作为叙事的意义。3.当时代精神作为体,它是哲学叙事的内涵,是作为文化形态的哲学的本源,这时,哲学叙事的用,是使时代精神得以独立化和普遍化的功用。4.哲学叙事使时代精神成为体,这一功用使哲学自身具有了体,哲学因讲述时代精神而具有了实在的意义。所以,哲学的体用一源表现在叙事过程,哲学叙事使叙事本身表明了本体。
三、哲学中的是者和存在
人是叙事的主体,也是被讲述的事件的参与者。人的行为特征在参与事件的过程中展现,行为特征所体现的个体心性在叙事过程中呈现。心性是体,行为是用。哲学叙事是人的行为,所以,哲学叙事作为用,指明了人的心性的体。
体用一源思想中的源指向体用关系说明的本体,哲学叙事的体用关系说明了哲学的实在。因此,哲学叙事作为用,它的体同时是人的心性和哲学的实在,这二者依用而互证。哲学是存在者,哲学自身具有实在的性质。存在者体现存在,世界是体用一源的,故哲学自身与它的讲述对象同构同质。因此,哲学所讲述的是者和存在能被认知。
存在是一切存在者的根本属性〔6〕。一切存在者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但存在本身不能运动,因为存在的变化就是变成虚无,虚无不存在。存在不能运动,但人类的认知以存在者的运动为前提;人类理性思维会在意识中将运动赋予存在,使存在悖于自身。所以,存在不能被认知,不能被思考。那么,除去认知和思考,就有可能体证存在。除去认知和思考的过程,是用,这种用对应的体,是存在。哲学阐释存在的叙事方式,是对整个叙事进行讲述。
哲学是关于具体事件的叙事。哲学对整个叙事进行讲述,仍会受到具体事件的限制,这一限制保障哲学研究在有效的范围内展开。追溯世界诞生的本原的叙事,受制于叙事者所处历史阶段的局限,故而不能真实地实现。对流溢出一切具体事物的本源的叙事,由于一切事物的集合超出了叙事者的认知范围和叙事语言的涵盖范畴,故而失去了实效。因此,哲学本体论讲述的是者属于具体的历史世界,而不是理论上整个世界的本原。
所以,哲学讲述的实体和世界的本原并非真实存在,但哲学叙事使被讲述的实体存在于文化中,哲学籍此影响文化。哲学以对叙事整体进行讲述的方式来使叙事的参与者体证存在,哲学叙事以此用,塑造了叙事者的心性的体。
四、结论
用中国古代体用论思想,能解决西方哲学史上的本体论、时代精神、存在论的问题。哲学研究的世界,是文化中的世界,哲学研究这一文化活动体现世界的意义。
哲学属于文化,世界存在于文化,哲学对世界的研究是文化对文化的自我阐述。哲学所讲述的世界在文化中具有实体的性质。实体存在于哲学的叙事中。哲学的叙事本身也是可以被讲述的事件。哲学文本与哲学研究的体用一源使哲学在文化中造就实体。
指明心性本体的过程属于元哲学研究,元哲学研究也是哲学研究,所以,哲学不能彻底诠释心性本体。但是个体的心性可以通过哲学自证其体。哲学叙事的主体同时作为其他文化文本的讲述者,会在心性得到体证的前提下,重塑文化,而不是被文化支配。心性之体与存在之间的印证,是哲学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程颐,《伊川易传•序》
〔2〕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3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Katherine E Hoffman, Culture as text: hazards and possibilities of Geertz's literary/literacy metaphor, DOI: 10.1080/13629380902924075, The Journal of North African Studies, 2009
〔4〕朱建军,《意象对话疗法中的四德:信爱知行》,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3.011,《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
〔5〕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杰,商务印书馆,1996
The Identification of Philosopgy as Culture Text in the view of Ti and Yong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Ti and Yong, philosophy study as a telling of culture text, is to narrate something specific and concrete in the condition of history and society. Ti and Yong share the same fundamental object and cannot be seperated. Ti is not Yong, however, they are the one. Philosophy study is the Yong of philosophy text, which is Ti. In this narration, Ti and Yong create noumenon that exist merely in culture context, while the meaning of Xin and Xing is pointed out and existence is demonstrated in meditation. Philosophy narration is a way to free people's Xin and Xing from culture context and a key to build up new culture system. By this path, philosophy avoids the problem from putting itself against the world, it completes the world, and the Xin and Xing of human, when they are both originally complete.
【Key Words】Metaphilosophy, Ti and Yong, Culture as tex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