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的泪

作者: 清风若徐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23:46 被阅读0次

从我记事起,就发现外婆有一个习惯,她喜欢在晚饭后夕阳渐下时,坐在庭院里那棵老槐树的下面,沉浸在它的荫庇下,看着前面,眼神伸向远方,直到天际黑下来,才会回来。少时的我不懂为什么外婆这样做,只是单纯地喜欢学着她的样子也静静坐在树下。母亲赶走过我,不准我坐在那里。但外婆只是笑笑,说一个人挺孤单,让我陪陪她也好。母亲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作罢。外婆是个安静的人,不喜喧哗,每次与她在一起时,她总不说一句话。风吹过,掀起庭院里落在地下的槐叶,外婆的心也跟着它,去了远方。

老家的房子只是一座由黄土夯成的矮矮的平房,有四个房间,足够生活。记忆中的它,虽然不大,但却总能挡住风雨。冬雪夏夜,随着我长大,外婆也渐渐苍老,只是不变的还是她的习惯。但我却总觉得,外婆的眼神却随着时光的沉淀,愈发深邃。有时她也会笑出来,嘴里说着一些我不知道的词儿,似在怀念往事。我不敢惊扰,只是同儿时一般,痴痴地看。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旁边,只不过她更多的是对外婆的心疼,只是她不说。

因为上大学的原因,我不得不去外地。走的那天,对家里的衣柜来了个清洗:家里条件并不太好,不得不收拾好所有衣物带去学校。母亲站在旁边帮我,边收拾着,边说着对不起我之类的话语,上大学了连件新衣服都买不了。我听得出她语气里的愧疚,是对子女不够尽善尽美的遗憾。我只是安慰她,说些不在乎之类的话语。正收拾衣物的时候,我却在衣柜的最底层看见几件男童的衣物,款式很明显不是现在的。我自然好奇,拿起来看了看。那衣服保存的还很好,甚至没有起皱,还有点淡淡的自然花香,看得出来是经常清洗的。我问旁边的母亲这是谁的,母亲看了,没有回答我,只是眼睛里闪过些许惊讶,发出咿呀的语气,但流露更多的,却是追忆。母亲并未回答我,只是待到把我的衣服收拾完之后,才又最终把那几件衣物叠好,放进衣柜,锁上了那段记忆。

做饭时,外婆不会亲自下厨,但总会让母亲按她的指导特地做一碗红薯,母亲和我却都不爱吃。晚饭时,我提起那事,外婆听后,低下了头,再抬起时,眼眶却有些微红。她拿起那碗红薯,走了出去,那是去槐树的方向。母亲有些嗔怒,别了我一眼,便也出去了。我有些慌乱,不知是何等事情才会引起外婆这么大的反应。“你还不跟过来?”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我连忙跟着出去了。槐树下依旧是外婆那斜阳中瘦小的身形,被槐树的影子包裹着,并无任何改变,若要说有,只是旁边地上多了碗红薯。我意识到,不该提那件事。我望向母亲,想寻求帮助,母亲也只是摇摇头,轻声说,我们等等。就这样,外婆在前,我们在后,一起默默等着。夕阳渐下,余晖洒在庭院里,也落在我们的身上,我觉得,外婆和那棵槐树身上,闪着光。等到天黑下来,外婆起身,回到了家,母亲很关切地问着她有没有事之类的话语,外婆也只是摇摇头,摆摆手,不说什么。我则站在旁边,为刚才自己说的话做着忏悔。外婆摸摸我的头,跟我说:“”好好读书,不能辜负了你妈妈的殷切希望,不然她会伤心一辈子,跟我一样。”我有些疑惑,但点点头,好好答应。外婆笑了出来,母亲见此,自然也开心,也就不再提起先前的事。

上大学后,我与母亲、外婆在一起的时间渐渐也少了,偶尔几次回去,也都待不了太久,便又要回到学校来。为了和我多多联系,不识字的母亲,专门请了人代写书信,信的内容并无新意,无非就是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看的出来,母亲为了能和我有话可说,已经绞尽了脑汁。我不敢马虎对待她的信,每次都好好阅读,好好回信,告诉着有关学校的一切。我也会问起外婆的情况,母亲也只是说跟以前一样,并无多大变化,还是喜欢坐在那儿,字里行间都有点无奈。我嘱托母亲要照顾好外婆,毕竟她年事已高,需要她人的照顾,母亲也好好答应。过了几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工作,好巧不巧,被分到了自家村子里当了现在所谓的村官。当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无比高兴,抱着我不肯松手,一点都不像四十多的人。外婆看母亲高兴,也露出了笑容,脸上的皱纹都少了些。

我每天忙碌于村子里上上下下的事情,母亲有时也会找到我关心地问最近工作怎么样,说要注意休息和保重身体之类的话。我也不怠慢,耐心地应着。日子就像村前的那条小河般,慢慢地流淌着,波澜不惊,安安静静,但却一直向前。又过了几年,外婆的身体每况愈下,走路开始成了问题,眼睛也看不清东西。但外婆还是会让母亲搀扶着她,去槐树下坐坐,没有以前时间那么长了,但总得坐一会儿。似乎只有坐会儿,她自己才会安心。我也会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外婆,怕她孤单。跟儿时一样,我和外婆坐在一起,有时她会跟我说几句话,大多是一些以前的琐事,也有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我会默默地听,不打扰她。有一天她跟我说她真的老了,不但身体不行了,也越来越喜欢回忆从前了。我笑着说,外婆不老,外婆永远年轻。她听后,会笑起来。

外婆是在深秋,我刚好工作的时候去世的,所以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遗憾。那一天,庭院里的槐树也几乎落下了全部叶子,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伤感,却总宣泄不出来,只能让时间慢慢洗刷。外婆的葬礼很平常,她只是让我们把她葬在村前的河边,没有其他要求。外婆就这样走过了她的一生,就像院子里的一片槐叶一样,普普通通。我和母亲在家里收拾着有关外婆的一切,包括那个衣柜。我又找到了那些衣物,上次没好好翻查,这次却在里面找到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面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军装,眼神里是刚脱稚嫩的刚毅。我再次问母亲关于这些衣物的一切,这次母亲没再回避,告诉了我一些事情。

外婆在生下母亲前,还有个儿子,也就是照片上的那人。外婆是个苦命的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嫁做了人妇,一生无自由可言。一家人生活在战乱时代,没什么好日子过,几口人东躲西藏,南奔北走,只是为了吃口饭。后来辗转到了这里,外公却因为常年奔波感染上了疟疾,不久便撒手人寰。从此外婆便一个人带着大舅和母亲过活着。年青时候的她被婚姻的枷锁禁锢,到了中年,却被生活的牢笼囚禁。家里的两张嘴巴,使外婆不得不成为比普通男人更能干的庄稼人。有时候邻里邻居的看外婆不容易,也会照料一番。有一次来看望外婆时带来一碗红薯,母亲不感兴趣,大舅却格外爱吃,碗底都舔的干干净净。外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本想日子就这样过去,可没想到有一天游击队来了村子,说要招新兵打仗去,大舅当时正是十几岁血气方刚的汉子,知道了之后二话没说就决定去打仗。外婆并不想大舅去,可经历过苦难的她知道大道理,所以即使心里再难受,也没说,只是一个人默默支撑着这个弱小的家。大舅走的那天,专门照了一张照片,洗了之后送给外婆,说想他了就看看,看看就好了。同时,大舅跟外婆亲手一起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槐树,大舅说,等到槐树发芽长大了,他就回来了。外婆一直深信着,从来没动摇过。

外婆等啊等,等到日本人被赶出了中国,大舅依旧没回来,等到新中国成立了,大舅也还是没回来。外婆知道是发生什么了,可她就是不愿相信,她一直深信着大舅的承诺。几十年过去,槐树都长大到可以遮风挡雨了,大舅依旧没有回来,外婆却因为长久等着他的归来,已经习惯坐在槐树底下了。外婆一直等着大舅,等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放弃,等到生命消逝了,也要在村口望着大舅的归来。也许大舅早就回来了,随着晚间的一阵风,进了外婆的心里。我不敢评判大舅是否辜负了母亲的殷切期望,但却有点心疼外婆苦苦的等待。人的一生中有太多不可预料和无法阻止,外婆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接受的时候却难免艰难,掩盖不住内心的悲恸。外婆跟母亲说,她当时就知道大舅很可能不会回来了,但若再让她选一次,她依旧不会阻止。即使心里有万般不舍或思念或心痛,外婆也不说,她只是默默承担着,最后又用自己的爱滋润着大舅。

母亲眼角有些泪了,她也不愿忆起这段往事,毕竟于任何人来说,大舅的事情终究是令人伤心的。我随母亲出了门,一起静静坐在那棵槐树下,母亲靠在椅子上,慢慢地睡了,我则想着外婆,记忆飘的很远。我仿佛能看见,有一天,大舅回了家,放下满身疲惫,看见坐在院子里的外婆,站在她后面,就像那棵槐树,用自己的身影挡着风雨,而外婆睡的很踏实。

相关文章

  • 不说的泪

    从我记事起,就发现外婆有一个习惯,她喜欢在晚饭后夕阳渐下时,坐在庭院里那棵老槐树的下面,沉浸在它的荫庇下,看着前面...

  • 上面说危房改造款已……改了谁的房?

    啥也不说了,全是泪……

  • 一则漫画告诉你为什么你总是减肥失败,啊多么痛的领悟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 2019-03-24

    不说了都是泪, 写作业去

  • 流着泪不说爱

    心死在窗前 隔着被雨水 模糊的玻璃 看见扭曲的世界 拿着钥匙骑单车 走出被黑暗 笼罩的校园 昏黄的路灯照在 黑色的...

  • 【不说】(晨倚风)

    【不说】(晨倚风) 是的, "今天, 不说身边秋草枯黄芦苇浩荡," 不说那远方空旷,白云苍茫, 只说泪洗过的悲伤、...

  • 不知不觉

    不问不说不看、则不想 不盼不听不乱、则不痛 不知不觉、眶红泪却流

  • 静思中

    泪奔了,不知文章从何下手,只好画画一解忧愁…… 不说了,说多都是泪。直接上图,给大家欣赏。 初学,临摹,有些粗糙还...

  • 寄离别

    从此不说脱贫事,呕心只做攻坚人。 昔日热情红胜火,别时无语泪先流。

  • 关于.pch Could not build module 'U

    国庆期间好奇,升级到xcode 11.0,macOS Catalina .不说了,都是泪 之前的项目,就导致了头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说的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lx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