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亚洲旅行旅行·在路上
福州 | 这个地方,“肉燕”不是燕子,钦差还很调皮

福州 | 这个地方,“肉燕”不是燕子,钦差还很调皮

作者: 赤云桑珠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5-04 11:30 被阅读15次

    他被称作‘闽都’

    又叫‘三山’、‘东越’

    但是

    大家最熟悉

    还是,榕城。


    初印象

    福州,被称作榕城。

    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的榕树。

    其实,在东晋之前,福州被称为“冶城”。中国的古人,特别是老百姓,是特别朴实,不喜欢故弄玄虚的。对于一个城市的称呼,一般都是来自于这个城市的特色。

    于是,从东晋福州太守张伯玉开始,福州开始种上了满城的榕树。

    虽然我知道,南京满城种满法国梧桐,是因为蒋对于美龄的爱意。但是,老张给福州种满榕树,是为了给谁表达爱意,我真的不知道。

    榕城榕树

    从那一天起,千年的时间,榕树见证了福州的起伏与兴衰;

    福州,也和这满城的绿,勾连在了一起。


    看TA们

    博物馆,商业街和宗教场所,我们到一个城市后,必去的地方。

    就如同人一样,博物馆,诉说着城市的过往;商业街,演绎着城市的今生;而宗教场所,则飘荡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通往福建博物院的西湖公园入口

    在出来“浪”之前,我真的天真地以为,只有杭州的这个西湖叫“西湖”。后来发现,其实有很多的湖,都无辜地使用了这个名字。就像之前说的,中国的古人,特别是老百姓,直白而朴实。

    福建博物院

    福州在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两晋时期的“衣冠南渡”。《山海经》的注释者,爱管闲事并且八卦的郭璞,就是在那个时期逃往了南方。而正是因为闽地的大规模开发源自两晋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于是,在博物馆中,所见的存留多为两晋之后。如同南京、徐州那样的大规模出土汉墓,是不曾有的。

    “衣冠南渡”不仅为原本落后的闽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同样,中原的大族也随之迁徙到了这边。其中,大名鼎鼎的“八姓入闽”(据《三山志》记载:“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姓。”八姓指的是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事件,就发生在了这次大迁徙中。

    三坊七巷,是福州最为传统的商业中心。

    中国人爱热闹。

    最起码,曾经的中国人爱热闹。其实,爱热闹这样的习性,是有社会原因的。如果,现在的生活没有了电,让你黑灯瞎火地孤独地住在一隅,我想,你也会喜欢有热闹的人气的。

    所以,三坊七巷,充满了人气。

    三坊七巷源自两晋、唐时。得益于“衣冠南渡”,这里称为士族入闽之后的聚居之地。在清、民国的之时,走向巅峰。

    其中,在巷里随处可见的精美雕饰上,依稀还能看见,当年鼎盛时期的美仑美奂。

    时至今日,曾经的市井繁华,重新在华灯初上之时,披上了他原本就带有的商业因子。

    青砖、拱门和艳红的灯笼,就像很多的“仿古街”一样,三坊七巷向你兜售着用历史装载的商品。

    不过,历史,向来就是用来装载记忆的。如果你在这买了糖,那么,在你的历史里,三坊七巷,便是甜的了。

    乌山,福州三山之一。

    《三山志》中,所谓的“三山”,除了它,就是于山和屏山了。

    乌山,又被称为道山。因为曾巩的一篇《道山亭记》而名噪天下,可见“名人效应”这个东西,千百年来屡试不爽。

    乌山,作为道家“纯阳真人”吕洞宾的道场,好像已经不太被提及。

    其实,这也是乌山被称为“道山”的由来。

    殿内供奉着王灵官

    现今的乌山,已经和三坊七巷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大的连带景区。不过,作为福州城区的制高点,在青色琉璃的围墙上,身后矗立着王灵官,看着逐渐被高楼、城市所包围的观殿,总是充满了恍如隔世的错位感。

    涌泉寺,坐落在颇有几分意境的福州市郊——鼓山。

    涌泉寺原名“华严寺”。建于唐朝,也毁于唐朝(传送门:阴阳演——兴佛与废佛),在五代十国时重建,于宋真宗年间更名“涌泉”。

    涌泉寺,号称“闽寺之冠”。山路九曲连环,层层叠叠,倒是造就了“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光景。

    登山之时,恰逢烟雨。淅淅沥沥地小雨,配着朦朦的雾气,在碧翠的山林间升腾。一霎间,竟让人有了恍若置于仙境的错觉。

    原本因为阴雨湿滑所带来了烦怒,在看见飘摇的景色之后,早已消失殆尽。就像上文中说的,历史,是用来装载记忆的。于是,鼓山的涌泉寺,在我的历史里,便留下了那个烟雨朦朦的景致。

    窃以为,这,应该是鼓山最美的景致。


    福州小食

    肉燕,首先它不是燕子肉。

    对于为什么要把这种类似于馄饨,同时所有的取材均是来自于猪的小吃,叫做“肉燕”,让我着实费解。

    为此,我专门问了小吃店的老板娘,而老板娘报以一个无聊地眼神说道,“你还点不点?”

    就如同王二小生来就是王二小一般,哪有这么多的为什么。

    我始终相信,道地的食物,总是来自于街头巷尾,充满市井气息和烟火味道的,就是最接近食物原本的诞生初衷。

    相传,肉燕这道小吃,源自明朝嘉靖年间,告老还乡的老大人,和他费尽心思研究美食的厨师。作为地方的“舆论领袖”,老大人很不负责任地因为小吃“形扁如燕”,就叫做“肉燕”。

    由此可见,中国的古人,不仅是老百姓,就是所谓文化人,对于取名这种事,也是敷衍到不行。

    于是,我说,“好,那就来三碗。”

    味道,尚可。

    这家店,很合理地出现在了已经现代化了的三坊七巷。

    钦差,说的是林则徐。

    在来到福州之前,我是没有听说过有一道点心可以有这么后现代的名字的。

    从名字上来说,这是一道腹黑的小吃。

    据说,当年老外请中国的官员吃饭,席间上了一道冰淇淋。

    因为天气热,凉飕飕的冰淇淋在酷暑下冒着丝丝冷气。没有吃过冰淇淋的中国官员,以为是“烫”,纷纷吹气,使得老外哄堂大笑。

    于是,林则徐隔日就回请了老外吃饭,用这道甜点找回了面子……

    虽然故事有点尴尬,总感觉有一种睚眦必报的自卑无时不刻地潜藏着。但是,还是不能掩盖小甜点的美味。

    当然,现在我们不是被戏耍的对象,所以芋艿泥是温热的。

    温热的芋艿泥,结合甜糯的香蕉以及底层的冰淇凌,一勺到底,和味而食,颇有一种奇妙的口腔感官刺激。组合令人回味。值得一试。


    最后

    麒麟高展露云中,

    不见玄风立金桐。

    福州,除了沿途连绵不绝的隧道之外,还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回忆起来,脑海中亦总是浮现起那日鼓山上因风悸动的薄雾,美得就像是诗。


    烟雨里的福州涌泉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福州 | 这个地方,“肉燕”不是燕子,钦差还很调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nr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