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习的两大误区:
预习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逐字把课本看一遍。这叫走马观花,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
提前学。大多数教育专家和一些学霸都会告诉你要提前学。其实不然,这就像看电影,事先已经剧透了,上课就没有新鲜感了,自然也就不认真听了。在我看来这段时间不如让孩子出去玩呢。
2,预习的目的是什么?
带着问题上课。这就是电影宣传片中吸引你的地方。
知道主要讲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不要迷信各类辅导书总结的重点难点。重点可能一样,但是难点对每个人可是不一样的。有句话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所以最好自己整理重点难点。
这样可以清除的知道哪些是新知?与旧有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就是不知道的知识点,看看和哪些已知的知识,生活中的经验有关系?
3,五大预习法宝
(1)猜猜看:我经常和孩子玩一个人描述一件事物,另一个人猜名称的游戏。对于低龄的孩子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年龄稍大的就可以猜专有名词、成语、文学常识等等。
理科的用法:
看到这一章的标题的时候,应设想这一章的内容结构。 然后将自己的定义证明出来。碰到需要定义的时候,先用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定义,在对比书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
看到例题不要马上去看解题方法。而是应该自己先解出来之后再看标准答案。例题有一种解题方法,可不可以有其他方法,穷尽思维,能想多少种就想多少种,直到想不出为止。总结每种方法用到的定义,定理,定律,公式。等于做一道题,把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若能用5种方法解题,不比做5道题来的效果好?
(2)预考也叫预习测试法:文科用效果更佳
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很多题一看就会,一做就废?设想你开学第一天就拿到了期末的试卷。
我们要消除熟练度错觉。熟悉读错觉就是大脑也是这个爱偷懒的家伙,会自动看到的东西认为是自己已经记住的。但实际上闭上眼或者合上书,就发现什么也没留下。消除大脑骗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想,再回想,努力回想。
在阅读的时候预想考试会出什么题目,以及这些题目要如何作答?通过出题人视角对知识点有了全新的认识。
(3)超纲预习法: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自己先找资料。这一点我深受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启发:“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要像野兽一样自己觅食,而不是给什么吃什么。”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什么吃什么,连食物一起通过老师和家长嚼好了,才喂给孩子们。寻觅、烹饪、品尝的过程全被剥夺了,孩子们自然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
(4)5Why法:抓住一个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
最初这是由丰田公司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这个方法有助于孩子对一个知识点深入思考🤔。
(5)四步循环法:理科一般一读,二推,三例,四导。一读,就是将公式,定理,定义,用自己话准确说出来,所以先读?二导,是自己用已有知识推导。三例,就是看例题的解法分析异同,分析哪种方法更好。四导,最后制作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有效预习一般是5-10分钟,目的是对知识点初识,也就是混合眼熟,而非深入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