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高三上时期,那时候,睁眼闭眼都是最实在的洛伦兹力,苯环,三角函数云云,印在一张张同样大小的纸上,似乎挡住了5.1视力的我对文学世界的展望。幸而偶有间隙,那本《高中作文必备万能素材》,可以正大光明地摆在那推书的最上面,幸免于班主任老师的唠叨。到后来,各种化学反应式、数学公式都忘得差不多了,但这本素材里面的一些故事却至今还记得。就是在这本素材里,初识它,就触动了我。
简介大概是:《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作者,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议员。2009年在WEF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的荣誉。出生在阿富汗家庭,自幼就经过苏联入侵,塔利班统治,先后失去父亲、母亲和丈夫,亲眼目睹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以自述的方式留给女儿的17封信。
其实,这本书触动我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最真实的是,它契合我走过的路,与我的情感追求,心之所向所仰不谋而合。
很早之前,喜欢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就有了对人道主义作家深深地欣赏与敬仰,作品里的真切之情至今还荡漾在心头,有了对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感动与执着,有了对每一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深深的打动与同情,以及对踉跄前行中,你总能在它们身上找到丢失的那一部分自己的真切认识,是胡赛尼的这些作品,打开了我对阿富汗的认识,对另一个女性世界的震撼。原来,她们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以这样的落后、坚强、隐忍、真实的方式生活着,让我既感动又心痛。所以,初始它就觉得它定和卡勒尼的作品一样真切又诚恳,而我,向来怀念旧事物。
法齐娅·库菲,在阿富汗的环境下成长的这样一位卓尔不凡的女性,有如此的认知,如此的胸怀,实在令人敬佩。给女儿的信件,一字一句,多么朴实,又多么真切,多么有力量,一句简单的:女儿,你要坚强,作为旁人的我们或许没有足够的遭遇去感受这句话的所具有的力量与影响,但相信在收信人的心里,它将指引一生。
信件一字一句,朴素又真实,一幕一幕场景,在今日的中国,是无法想象的,出门就可能遭受枪林弹雨,暗杀,第一次意识到,它是真实发生,是实实在在的子弹,不是电视剧的演戏,戏剧人生,戏如人生。那样的环境,作为女儿,第二天就可能见不到母亲了,如何以小爱换大爱,这样的胸襟,是这样平凡鄙陋的我难以想象的;这样的母亲,又是有怎样的韧性,为人母,也曾为人妻,为人子女,她走过的路,到底有多厚重?唯有敬佩,可以表达我的心情,可惜,就连敬佩,都如此空泛,我竟无法言谈一二。
我必须要承认的是,我,实在是过于无知了,和平二字,如此简单,在像库菲这样的人眼里,就是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稳定二字,如此习以为常,在她们的眼中,又是如此渴求。我想,这也就是为何她们是伟人,而我只是芸芸众生的原因吧。在任何一个世界,任何一个时代,少不了蝇营狗苟,正直勇敢善良也永远不会缺席,平凡如我,至少,在我心里,永远追求最契合己心的那份执着,永远保持赤子之心的勇敢与善良,就不枉路过这世界,露出的那份最真诚的微笑了。
在我看来,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不是要你欲望不止,搜寻尘世万物,而是要你珍惜这仅有一次生命,当你垂朽老矣时,回首往事,可以真正问心无愧地说:这一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而在本书作者看来,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们可以致力于帮助他人,致力于改善国家状况乃至整个世界,作为一名政治女性,看似柔弱,实则坚韧,信仰坚定,胸怀又如此广阔,实在值得敬佩。
可笑的是,我,其实并不了解阿富汗相关背景的历史纠葛,我看到的,更多是为人的韧性,对生活的执着,对母爱的感动,只是一个很狭窄的视角。不求共鸣,只为记录自己的成长。
最后,还惊讶于,原来,《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出版社是中信出版社,不尽信权威,但另一方面,这代表了本书的地位以及可阅性。
真正契合的灵魂,终究会遇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