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借着去参加混沌大学线下大课的机会,豆姐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带我玩遍她当导游时带团走过的路线——华东5市(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她只能带我走了其中的3市:南京、苏州和杭州)。
当然,乌镇肯定是要去的,虽然不在5市之列,但我仍然坚持要专业路过一下。
不为别的,只冲着乌镇那出了名的“千年古镇”的名号,我就非去不可。
如果要说真正的动机,那就更简单了——我想实地见识一下啥叫“门当”?啥叫“户对”。
我不知道北方年轻一代的亲们,是不是都知道“门当户对”的真正所指,反正我从小到大就只有在电视上听明星大伽们背台词背出来过,以为男人和女人要结婚就要找一个对方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包括家族背景、经济实力、才华相貌等,就叫门当户对了。
直到学了片面的国学知识之后,方知是我等南越草莽肤浅了。
在这里冒昧从网上乾坤大挪移的科普一下:
所谓“门当”
指的是古代建筑里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文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
而所谓“户对”,则
指的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比较典型的为短圆柱形,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户对”用短圆柱形,是代表了古人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丁兴旺。
同时,按照规制,户对的多少还对应着宅子主人的官位大小,从数量上一一对应。
所以,按照古代先贤家财不外露的心性,在结婚之前家人跑去对象家门口偷瞄那么几眼,确实大概能推算出这门亲事于自家而言到底是高攀了还是低就了。
说实话,我就是为着见证中国古代那些有着文化寓意的建筑美学而去的,所以选择的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文化名城。
不过可惜,走了这么一圈下来,我有点失望了。
因为我并没有在游历过的地方找到多少门当户对的实证。
这么说有点儿过了,确切地说,我是看到了一些门当,但户对嘛……基本上没找着。唯找到一处有户对的地儿——明孝陵的甬道外的牌楼上有且仅有那么两对儿,可,这也不对!这个数量分明无法用规制去解释。真心没搞明白,这是因为后世文化的淡忘而粗制滥造呢?还是当年为迷惑叛变的摸金校尉而幸免破坏的真迹呢?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六朝古都南京,还是千年古镇乌镇,“门当户对”那工整的建制好像已经几乎没有存世的活样本可寻了,如果有看,我猜对到北方去走走,也许还能一解心头之痒。
文末实在不忍悲秋一叹:唉~我既有此心去感受和传播民族文化,却不知此后谁还能在此江南美景之乡再寻得门当户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