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网络语言和二次元人类称霸世界的今天,久不久还能听到有人请客的时候会说:“今天我做东,哥儿几个都别跟我抢啊。”,这样听着有点亲切的话。
为嘛亲切,我也说不清楚,可能听着更接地气儿吧。
反正似乎前辈们好像都是这么说话的。
这算是一种传统文化吗?
那“做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以来的?是约定俗成的俚语吗?
类似我们明明做饭煮的是米,却愣是说成了“煮饭”?
还是像今天网络人类所说的“狗带”,来自于二次元空间?
其实都不是。
“做东”其实源自真实的生活,汉文化智慧的浓缩表现,实际代表了一种身份和地位。
说到这,聪明的你可能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一个词——东家。
嗯嗯,这确实是有关联的。
“东家”指的是雇主,也就是今天说的“老板”——老板普遍喜欢显摆,喜欢请客吃饭,所以主动邀约吃请的行为,就是有人要当埋单的老板,做一回东家了。
而由可见,“东家”好像还真的倍有面子和话语权的。如果还没想明白,那可以再想想国粹桌游——开桌打麻将请庄时,也是由“东家”先起的牌,证明这种尊贵地位的传袭都已经渗入到汉文化里的各方面了。
可是,你知道“老板”为什么会被叫做“东家”吗?
说起来,还得往我们悠远的民族历史文化里挖——
华夏民族自古遵循天圆地方的世界观,所以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把家居修整成方方正正的宅院。
而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无论我们身处在这个星球上的哪个角落(当然除了南北极极点之外),永远都是越靠近东边的人先看到黎明时分的第一缕曙光。
同时,以前但凡有点钱的老板,家里都会雇上几个长工,这些长工大多也会住在老板家里,男的去田间地头分担农事劳作,女的则负责家里清洁卫生和琐碎细活。这样一样,引发一个问题——诺大的庭院里,老板和工人,该如何分配住房呢?
基于地理特性,住在东边房子里的人将毫无疑问地占据最多优势,因为:
一方面,住在东边肯定先看到充满希望曙光,这是阳气生发的“第一口汤”,朝阳晒在东厢房的墙壁上不至于过于燥热,且阳光透过窗户,更利于在东厢房住的人通过阳光照射获得身体里维生素的合成;而西厢房的情况却恰好相反,西下的残阳会把西厢房的墙壁晒得滚烫,住在此间的人,哪怕入夜后仍会热得让人烦燥不安。
相比之下,如果把空间故意放大,那么在同一时区里,住在东边的人肯定会比住在西边的人更符合早睡早起、优越的生理习惯,身体状况肯定会更好;
其次,我们地处北半球,老祖宗们的房子多是坐北朝南而设,冬夏两季的季风会给东、西两向的房子带来截然不同的居住感受——夏季的东南季候风会给东边的房子带来更多和风细雨的温润和清爽;冬季的西北季候风,则让西边的房子为东厢房抵挡住更多凄风冷雨的冷酷和刺骨;
这样分析下来,如果你是有钱的老板,你自己会住在宅院的东边?还是住在西边呢?
答案显而易见了吗?
古时候估计还没有“老板”这一新鲜词汇,打工仔特别实诚,就用居所的方位来代称自己的雇主,于是“东家”的称谓就此形成;于是,摆排场请人吃饭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做东(家)”,此后,“做东”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演化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