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柜子 一位没有情趣的男子和一个没有情趣的公众号 却始终心怀勇敢的苍白徐行 爱之于他 不是肌肤之亲 不是一蔬一饭 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图片发自网络
-1
从那时候的抱怨郁闷,到后来的慢慢转变,直到后来的算了。
他们系在我身上那根风筝线,早就找不到了。曾经对飞上天空的风筝不管不问,觉得“放养”政策甚好,数年过去,也早就忘记天空还有一个被风吹雨打独自熬过四季的风筝。
以为简简单单的几颗糖就能弥补和糊弄过去。
到最后也从来不会过问过程的种种,只在乎带来了什么。
-2
他们一面说不奢求你学习成绩多么棒,努力学习,尽力就好;另一面又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看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好性格好乖巧又懂事。
果然别人家的东西要比自家的要好。
就算考试拿了全校第一也比不上别人家的。
一面用假装的民主与平等的语气说我们可以做朋友;另一面又拿那种优越感蹲下来望着自家孩子眼睛对话,更大意义上只是一种姿势罢了。
做朋友?你们没有情商和能力与孩子做朋友。
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的时候,你们的反应不是说一起骑而是浪费钱没必要;毕业和高中同学一起去KTV喊麦的时候,你们的反应不是说下次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玩而是夺命连环CALL还用我是为你好的语气。
角色已经注定,还一直强求改变,一直觉得是自家孩子不听话年龄大了不归家。
殊不知自家的孩子早就成为其它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所有父母都老老实实的做好该做的事,承认父母不易但已经在努力了,已经是所有家庭的万幸了。
所以在我二十岁的年龄,宁愿自己有时把一切都假定为恶意,站在反对的阵营上去看待这个世界,也好过来自于他们口里所说的“为你好”。
-3
我小渴望别人的爱,以至于别人对我不起眼的关心我都会铭记在心,在下一次的时候用更多的东西去回报。
初中的时候,因为顽皮从楼梯摔下来,右脚脚踝错位,住进医院,爸妈以很忙没时间再加一句自己注意就把打发了。
住院半个月就回学校了,那时候还不能走路,待在寝室,两个玩得好的朋友怕我一个人无聊,买了一只仓鼠陪着我,从食堂帮我打包饭带到教室和我一起吃,到最后上课下课都是他们背着我从五楼上下一直到我可以慢慢走路。
在这期间,爸妈打的电话没有超过十次,一次没有超过五分钟。
现在生病住院几乎都是一个人走完医院的检查程序,也不会和他们提起,因为心里明白说的也仅仅只是几句话。
有时候就在想:万一出意外自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也不希望告知他们让他们参加我的葬礼,怕自己在棺材里面还嚎啕大哭。
那个年纪太渴望被爱了,也习惯把这种渴望放在心里,这种诉求从来不敢摆在父母面前,因为会觉得我不懂事。
我也是在初中的时候才慢慢发觉我和别人不同。
-4
龙应台写的《亲爱的安德烈》里面有一段话:
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仔细想想现在到以前自己记事起,对于四十多岁的父母而言,我倒觉得自己就像文章里的旧房子,二十岁的人不断面对他们既欣喜又悲伤,想要一个拥抱和理解又不敢声张。
可悲吗?我们都可悲。
我能叛变吗?不能,除非你想当不孝子。
我能改变他们的刻板思想吗?不能,除非我不是他们的孩子。
我们从彼此身上得到的都是模糊的概念,什么是来自父母的爱?什么是来自孩子的爱?
我写不出一个所以然出来,身为儿女,实在抱歉。
图片发自网络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