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思考:以前有很多鸡汤文字,传颂一些“个人魅力”技巧,但结果往往“治标不治本”,浮于表面。需要“由内而外”去用新的思维方式成长和改变。
例子:亲密关系之间的相处之道其实没有标准的法则,无论是配偶、亲子、父母,有很多技巧高速我们如何做,但是首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思维:我看待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以育儿为例,我是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子女,还是有条件的爱,必须要达到自己预设的标准才爱他们?如此这般,回归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往往被现象蒙蔽了双眼。工作中你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发泄私愤?回归本心吧
思维,你是怎么想的呢?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摘抄: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习惯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品德,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摘抄:成熟模式图: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思考:被领导提出成长意见“要更成熟一些”:“成熟”在本书中也有详细阐述——“勇气和爱心的平衡”,可能指的是行为上的。而在思维上,指的是独立:“价值和安全感来源于内心的原则和思想,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而影响自我评价价值”;互赖:“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独立是互赖的基础。
再反观下领导对自己的评价,我察觉到他是在说我对于客户的沟通和反馈上不够成熟,心直口快,不去顾虑他人的反应和影响。因为这个建议不违反我的个人内心的价值观,所以我并无觉得冒犯,也没有觉得丧气。但同时,基于个人对“个人成长”的客观考虑,我接纳他的建议,融合我对原则的理解,在技巧上加以打磨,形成习惯,形成新的品德。
他所指的不够成熟,是我在被客户质疑的时候,内心价值观和安全感收到了侵犯,动摇了信心,因他人好恶影响自我评价。但其实我应该明白,我是一个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我不用担心质疑问题而觉得被侵犯到了。而是应该能够积极聆听他人的声音,“从自己的立场走出来”,走进对方的头脑。把对方需求当成“互赖”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