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感知日本

作者: 苍贤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21:51 被阅读54次
    从文学感知日本

    因为近代历史的纠结,今天大部分中国人很难用平常的心态对待日本。谈到我们这代人对日本的印象,最初应该是儿时电影里那种满口"吆西"、"八嘎"的丑陋侵略者的形象。之后,在我初且阅读能力时,接触了«竹取物语»和«枕草子»,«竹取物语»中那位伐竹的老翁在月夜的竹林里发现小巧而美丽的辉夜姬的故事,而«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清新的文笔给了我一种别样的美的感受;再后来,我读到了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我深深被打动了,这本描绘9世纪时日本贵族生活的浮式绘般的作品,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雅致,其中那些几乎无处不在的唐诗,又让我惊叹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

    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本称作扶桑,历史上推行"大化革新"的日本曾经多次派出颇具规模的使团出使中国,以学习大唐燦烂的文化。在他们中有一位叫作阿陪重麻吕的,经过在中国的学习,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他用汉文字写的诗作甚至得到了李白的赞赏,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李白在接到阿陪重麻吕归国途中遭遇飓风而船没人亡的误传后,还非常悲痛的专门写诗来纪念这位来自日本的朋友。

    在阿陪重麻吕稍后时代的佛教高僧鉴真,在几经坎坷、历尽磨难后,终于东渡到日本弘法,在今天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中,还能看到这位信心坚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鉴真大师夹纻漆雕像。而号称"清和静寂",推崇"禅茶一味"的日本茶道,据说也是来华求法的荣西禅师东渡归国时携去的。

    在源远流长的不断交流中,中华文明深远的影响了日本,但日本是独特的,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古代文明,还是以民主思想为主的西方近代文明,日本在经历了对其的学习、借鉴和吸收后,仍能保持其本土文化的独立性。

    战后的日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川端康成的日本作家,凭借着异于东方传统,又有别于西方风格的作品,获得了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很喜欢他的作品,每次读到他的«雪国»、«千纸鹤»和«伊豆的舞女»,除了欣赏外,更额外拥有一种感受日本文化的快乐。

    我一直很想到日本看一看,看看奈良的唐昭提寺、伊豆的温泉、那智的瀑布、阿苏山的云岚和春天樱岛盛开的樱花。

    从文学感知日本

    日本人把樱花作为国花,而樱花的花期是短暂的。樱花,在静寂一冬后,迎着春日和煦的阳光,将一冬的积蓄尽皆焕然于枝头,那瞬间的燦烂远远胜过了许久的平庸,这或许就是太和民族所推崇的精神吧?!而我所欣赏的川端康成,在留下最后的作品«临终的眼»后,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像盛开后调零的樱花一样,复归于平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文学感知日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cm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