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或写字艺术世界
听蒋勋说王羲之(一)

听蒋勋说王羲之(一)

作者: fly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20-09-24 14:3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听蒋勋说王羲之,让我对王羲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前只知道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他的作品不甚了解,只在语文课本中读过他的《兰亭序》,仅此而已。
    蒋勋先从王羲之的生平、家族背景、时代背景说起,提到了王羲之年幼时的书法老师卫夫人。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上介绍和分析了王羲之诸多有名的帖和他的旷世名作《兰亭序》等等,我一边听一边做笔记,一边又找来他的书法作品对照着来看,并整理如下,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所收获。

    1 王羲之生平 家族背景
    书圣王羲之,东晋朝代人。王家当时是个大家族,东晋最有名的宰相王导可以说是王羲之的伯父,这个家族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人,真的称得上是书香世家,名门望族。王羲之生活的两晋时代政治黑暗,“八王之乱”使人们深受战乱之痛,这在他给他的朋友写的信中都可以看出。

    2 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
    王羲之六七岁时的书法启蒙老师叫卫铄,卫夫人的《笔阵图》里有一个很特别的方法,就是把字拆开来,所以叫笔阵图。他把字拆出了七个不同的元素。他觉得小孩子最主要的不是去认字,而是要认识字的结构。我把《笔阵图》里七个不同的元素整理如下:

    一[横]:要像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高低不同的形状。
    丶[点]:要像高峰坠石,磕磕然实际在崩塌。
    丿[撇]:锋锷能在陆地截断犀角象牙。
    乙[折]:要像百钧重的弓张箭发。
    丨[竖]:要像万岁枯藤一样多节而瘦劲。
    乀[捺]:要像蹦浪雷奔一样徐迟有力。
    [横折弯钩]:要有如强弩筋骨一样遒劲。

    3 书法介绍之三希堂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把王洵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王献之的《中秋帖》,这三个帖子放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堂叫做三希堂。今天的故宫,包括台北的故宫,都有一个堂叫三希堂,即三件稀世珍宝,这三件稀世珍宝里面最重要的一件就是王羲之的《快学时晴》。(王洵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献之是王羲之第7个儿子。)
    帖,其实是东晋时文人写给朋友的信叫做帖。现在我们常常用来作为发帖或者写毛笔字用的书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其实是一封信,一共只有二十几个字。从这封信里大家就可以了解到王羲之的书法绝对不是一些不得了的伟大文章,他其实就是跟朋友之间问好的一些信,而且非常简短,常常写着写着就不想写了,其中也透露出王羲之非常潇洒的性格。《快雪时晴帖》说明了在那样的一个历史的乱世,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个文人在天气好的时节所抒发出来的心境上的一种快乐。

    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4 书法介绍之《频有哀祸帖》、《丧乱帖》

    《频有哀祸帖》行草书,唐摹本,收藏于日本

    原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译文:常常不断地有悲哀、灾祸的事情发生,他觉得非常的悲哀,好像整个人都被摧毁了,到了无法承担的地步。

    我们能从王羲之字的线条中读出他的心情,我想这是他成为书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在我们阅读《频有哀祸帖》这封信时,能感觉到所有的文字都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里面的哀伤,那个时代里战争的荒谬,人不断死亡的一种悲痛,而悲痛到王羲之这样一个充满了对人的不忍的一个文人,最后觉得完全被压倒,好像不知道在那个年代当中活着到底要相信什么。
    王羲之所有的线条的美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它像音乐一样,如果我们把这封信打成一篇打字稿,我们就看不到文字上流动的东西,所以王羲之的革命是他不愿意让他的字全部变成死板板的一个一个工整的字,他觉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心情,甚至有时候因为写的太快,速度太快,心情不好,字有一点变形或被压扁的感觉,不容易认的出来,可是没有关系。(我想这也就是书法的魅力之所在吧!)
    王羲之的每一个字都是有表情的,你可以在他的字里读到他的哀伤,读到他的喜悦,读到它的沉重,读到他对生命的不忍,对战争荒谬的一种痛苦的感受,所以我觉得这是进入王羲之世界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今天很多朋友写王羲之的字,只强调字很美,线条很美,可是忽略了王羲之的字跟他的情感是有关的,如果不把这个情感的部分介入,我相信王羲之不会是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我们知道艺术家最重要的绝对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情感的丰富度。(例如作家、画家,亦是如此。)

    《丧乱帖》 行草书,唐摹本,收藏于日本

    《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是王羲之为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所作。《丧乱帖》作为王羲之行草书法的经典,可信度非常高。在日本被当作国宝中的国宝的一件作品。它也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描述的是他们已经逃难,从北方逃到了南方浙江,可是一个消息说他们在北方山东临邑老家的祖坟再次遭到破坏,被挖掉。

    原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

    我们可以看到,信中“摧绝”这两个字写的都压扁了,如果单独把这两个字拿出来,你会发现这两个字不是工整的字,是被压扁的字,这刚好形容出王羲之的一种心情上的错乱,好像整个人都已经失魂落魄,号慕摧绝了。

    《频有哀祸帖》、《丧乱帖》都在讲战争,讲战争里面整个社会伦理的瓦解,人性的荒谬。所有的这种悲痛,王羲之拿起笔来写信给朋友,我相信他绝对不是我们认为的艺术的美,他不是在想他要成为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而是借着线条去对抗心情上巨大的悲哀,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每一根线里面都是有生命的重量。所以我觉得我对王羲之的解读说力透纸背,其中的“力”并不只是毛笔的力,而是心情上的重量感。因此他的的确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大书法家,因为他把人生的血泪写进了书法当中。

    《姨母帖》 唐摹本  收藏在辽宁沈阳博物馆

    原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注:《 姨母帖 》是王羲之比较早期的字

    以上内容整理自《蒋勋聊艺术大师——蒋勋看王羲之》音频

    下一篇:听蒋勋说王羲之(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蒋勋说王羲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dz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