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果宝儿
图/网络(侵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8958267/5905b5423ccd3125.png)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或出现让人头疼的叛逆,或较为平稳地度过。不论是常态下的自然跨越,还是管教无果的一地鸡毛,它留给我们的话题永不只是简单的一句:过了叛逆期就好了。
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个人的成长阶段亦是如此。俗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形成,在早期已形成,青春期的到来,只是将其内有的大致通过它的助推必然的显现。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总爱将其与幼儿时的懂事加以相联。
回想他们牙牙学语的可人模样;学步时的不平衡状;到三四岁时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初进幼儿园对新环境的不适;后渐从接受的另一番讨喜小样。
怀念幼儿时期短暂而温馨的情景,欲抓住与孩欢欣同乐的时光,却发现它已留在了时光的背后。
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模仿力。
幼时与同伴的接触,观察他人的经验学习,家人告知的是非对错,老师教授的何为何不为。小小的脑袋存贮了一些又一些的规则。
那时的他们多有趣,多讨人喜欢。
渐渐长大的孩子,从最直观的词汇量的增多,到探究问题的量变,知识量当亦随着年龄的增长悄然地变化着,原有顺畅的亲子关系因着一些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呈现着两代人观念上不同的碰撞。
而今会是另一番情形。
“以前的你不会顶嘴。”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不能那么做,要这样……”
“希望你还是以前的好孩子。”
……
最初,来自父母的权威对孩子而言,是正确而不容置疑的。但成长后的他们会有各自不同的思想,会有属于他们认知里的标准。
于是乎,习惯于对方的执行在改变了的模式里,父母开始了不适应,抱怨孩子这样那样的不称心,究其原因却是父母不愿承认的自我掌控权。
如果某一天你的孩子突然对他的五官评论多多,诸如鼻子太扁,眼睛太小,嘴太大,耳朵太宽,个太矮,脸太黑,对镜如此而言,你或许应该了然这是孩子进入了该有的阶段——青春期。
人的视觉反应在对孩子的拔高显然是眼见实在的,但却忽视了孩子在青春期除了身高、体形上的直观表现外,还有其内在的心理亦是。
章爸不明白一向不修边幅的儿子近来像换个人似的,打篮球后的第一时间准是将自己收拾干净;以往的头发留到没形也觉得无所谓,现今却是自觉自愿地要求修剪且要符合他的审美;微胖的他加强了锻炼,减少了高热量食物的摄取。
他不止一次地对章爸说:如果我是双眼皮就好看了,如果我再白一点就好了。
“儿子不会是早恋吧?“章爸犯嘀咕,父亲此时将他与其那个阶段的自己作比较,发现那时好像没有经历所谓的青春期。
身心一体的变化是步入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外界给予的评价,这些都将左右他们的行为。
外在的认可已然超过了口腹带来的满足,驱力的作用下,在形象目标未达成之前,原有的美味在形象的排列里成了可免的不必要。
这也是为何在青春期的女孩特别注重外貌,节食减肥成了微胖女孩的常态,在同龄人当中,相对早熟的女孩对于身体发育的变化会表现得不自然。
友人聊起上中学那会,常因早发育的外部特征被同桌嘲笑,说是“高耸的山丘”,这给她带来极度的自卑,以致于不得不以束胸的方式摆脱被区别对待的窘迫。
这让我想起我家的大宝,在挑选衣物上与之前的随意有了明显区别。小级五年级之前的他对依我的偏好购置的衣物,大宝都会欣然穿戴,现今大半衣物被闲置箱底,重新得按照他的喜好挑选。
那些还是崭新的衣物被久搁一边,我不免叨叨,总是希望他能在我的建议下接纳它们。
当然,过程总是依着我的高意愿出发。
“你不是会穿高领毛衣?再说冬天不穿毛衣多冷。”
“这条牛仔裤不是很酷吗?”
”中长款的外套适合你啊。“
“不好看,这些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他瞅了瞅,挑着眉说。
简单明了的表达他的看法,却被我最初解读为孩子的无理取闹,同时又倚着家长的身份,告诉浪费的不该。
对孩子的推己及人也是源于我遇之相同的经历,如若将就地穿上不喜的衣物,心里确是一百个不愿意。
孩子对其反感的穿搭,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然而,父母总是固执地将决定权给予收缴。
朋友的孩子学习声乐有几年的时间,期间朋友对其督促加教训,但女孩无多大兴趣,表现也平平。几次三番,朋友想着放弃也罢。可又觉得耗费的时间精力不说,用于培训的费用也支出了大部分。
就这样在矛盾的心理下,朋友对其欲加严厉,稍不用功练习,对她不是批评,就是责罚。女孩因此言语上也与其起了激烈的争执。
“我这不都是为你好吗?”
“社会竞争激烈,有一技之长总是好的。”
“可我不喜欢,你有问过我喜欢什么吗?”
言语上的不统一是常事,朋友觉得女儿脾气渐长,女儿觉得母亲太过强势,以自我为中心,两人的隔核渐深。
朋友当时语塞了,因为作为母亲的她真的不知道女儿喜欢什么。
报声乐班也是想圆自己缺憾的过去。事后才知,女儿喜欢的是武术,当然,她都以女孩应习优雅艺术的观念将其否决,所以一直以来武术的话题在刻意里也就不了了之。
“我总以孩子叛逆来说事,而我,竟然没给过她机会。”
朋友感慨地表示。
青春期由于生理机素的因素,情绪波动的强度不论大小,属之正常,有与父母不同的意见,恰是其成长的表现。
事物都是呈变化趋势,而孩子的心理状态亦是不断发展,如果父母改变关注点,尝试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不同,那么彼此都能发现崭新面貌下有值得期待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