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永远的怀念 ——再忆马伯伯

永远的怀念 ——再忆马伯伯

作者: 乔延宾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20:39 被阅读0次

      今年清明节回故乡为逝去的亲人上坟,回来时我久久地伫足在老县委大院的门前,在这里,我在回望着一段49年前的往亊,忆念着一位曾经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1971年,是我知青生涯的第三年。三年,在人生历程中是短暂的,但这三年,同所有“知青”一样,大家都经历了人生太多的变故,也饱尝了世间的甜酸苦辣,身历其中,仿佛这三年十分漫长,看不到边际。每天早上看着东方的日头渐渐升起,直到日落西陲,迎来满天繁星,一天的时间在心理上的感觉十分难捱。

      ​近半个世纪的旧地重来,一时间思绪穿越时空的隧道,那三年的时光跃然脑际。三年中风里雨里无数次走过的田间小路,寒来暑往中洒在黄土地上的点点汗水,与上大学失之交臂的郁闷,乡亲们一句句暖人心扉的亲切话语,梦想参军而空怀一腔热血的失望,一齐涌上心头!激情与冷漠,坚定与彷徨,理想与现实,憧憬与梦碎,多少次梦醒时分,却见一掬清泪打湿了寝枕……

      ​      久久伫足在这里,是在怀念马伯伯。马伯伯尊讳马路宾,“文革”前任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的时称)秘书长,百姓尊称“马县长”。认识他,是在1971年春天。

      这年三月,我随馆陶县战备团的队伍来到涉县,参加“三线建设”六九八五钢厂水源工程施工,把清漳河的水绕山引入十几里外的战备钢厂工地。马伯伯任战备团团长,我在二连任文书。

    ​笫一次见到他,是在全团一季度工作汇报会上。团部设在北岗村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我代表二连汇报的文字材料题目是《甘洒汗水为战备》,与其他连队文书的汇报不同,我用的是普通话发言,围绕主题,分了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以感人亊例阐述汇报的内容。虽然在写这份文字材料时,我深入工地上的每个排、每个班,积累了不少素材,写作也三易其稿,自认为“有典型事例,有施工进度的详细数据,也提炼了观点”,但由于是担任连部文书以后首次向团首长汇报,心中还是十分忐忑,于是在汇报时,不时用眼眼的余光瞅瞅团长与政委的反应。当我看到,在我汇报过程中,马团长在仔细听取汇报时,他的笔不停记录着,还不时点点头表示肯定,于是我的汇报更流畅,也更自信了。全团五个连队文书汇报完毕散会后,他叫住了我,和蔼地让我坐在他的办公桌对面,问起我的名字和个人情况。当他得知我是一名下乡知青时,脸上流露出格外关切的笑容。到了涉县之后,我听说马团长在“文革”前的任职,与他在“文革”中被打伤一条腿的经历。这次参加“三线建设”,是他被“解放”、“站起来”的新工作。我还听说,他的工作能力强,文字能力也很强,在这位老干部、老文字工作者面前,我一介“文革”前的初中学生,一介刚过20岁的“知青”毛头小伙,那不是“孔夫子门前卖字画”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一身儒雅地坐在椅子上,与我聊起太行山,聊起涉县的民俗,聊起涉县山村里村民饮用的“窖水”,进而聊起故乡的卫运河,故乡的历史人物,又认真听取我的见闻,他说话和风细雨,真知灼见,不知不觉,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俨然一对忘年之交!

      ​      参加“六九八五工程”建设的邯郸地区15个县的战备团都在环山工地上设有自己的工地广播站,馆陶战备团的工地广播站设在半山腰几棵大柿子树下,一个用荊条做屋顶与屋墙的简易棚子里。有一次,广播员因亊请假,找到我临时顶替他广播。这次广播还没结束,正在工地检查工作的马团长与他的通讯员就悄悄走进广播室,他站在我的身后,等到这次广播结束,他亲切地抚摸着我的肩膀,连声夸赞:“广播得好!广播得好!普通话比团里的广播员还好!”此后,他又邀我到团部,与团里的两位政工员交流写作问题与办好《战备团报》的意见。在他的鼓励与帮助下,我的文字材料写作有了很大提高,二连也由一个“只出干劲,不出材料”的连队,一举成为全团的先进连队,1971年7月,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六九八五工程军代表室与“天津市六九八五工程指挥部”评为“先进连队”,我个人也被评为“五好战士”。这也成为我三年“知青”生涯中一抹亮色,青春岁月一段美好的记忆。

        这一年8月,“六九八五水源工程”告竣,各战备团的使命也结束,我又回到故乡从事农业劳动。但马伯伯与我的缘份仍没有结束。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1971年11月1日,得知邯郸市要在“知青”中招工的消息,心中十分激动,中央的“知青”政策终于松动了!“知青”们有了回城的机会!巧合的是,马伯伯要带工修建邯郸到长治的铁路,他亲自到我家找到我,希望我跟随他一起去,并说这次跟他去是直接到团部工作。这对于我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巴不得的好事情,然而,听到市里要招“知青”回城当工人,我还是希望回到父母身边!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马伯伯,他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这个想法对,谁的孩子不希望回到父母身边?哪个知青的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回去?”几句入情入理的话语,让我豁然开朗——原本,这位县里的老领导一腔好意,拖着一条受过伤的腿,亲自上门,让我跟随他去修铁路,这是多大的面子啊!可我,因为想回城婉拒了他一片心意,心中十分不安,而马伯伯不但毫不介意,相反,却说出我想说又十分纠结的知心之言,望着他,我的眼泪几乎掉了下来!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在安慰我之后,临走又亲切地说:“再过一个多钟头,你到我临时办公的地方来一下。”他详细告诉我他的办公室的地址。

    ​      马伯伯的办公室,在县招待所一间平房里。这里,是1955年县城南迁之后的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大院,1968年又改作县招待所。他的办公室十分简朴,仅仅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进到办公室,,他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又亲自倒上一杯开水说:“你先等我一会儿,我到县知青办公室去一下。”于是,他走出办公室,穿过招待所与县革委之间的一个小门走了过去。大约20分钟的功夫,他高兴地拿着两份表格走来。他急切地告诉我:“延宾,你快点填下这个表,就在这儿!”这时我才看清楚,这是两份“知青招工登记表”,我一时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用颤抖的手填好了表,他二话没说,又迈动那条残疾的腿,快步走过那个小门。我望着他的身影,心中默默地说:“小门啊!小门!这是我通向改变人生命运之门啊!”

      将近三年的时间,从下乡时的满怀亢奋,到历尽艰困的抑郁;从每一个日出,到每一个日落,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回城,回到远方父母的身边,难道说,命运会在顷刻之间得以改变?而马伯伯这位命运中萍水相逢、曾经素昧平生的人,毫无保留地倾力相助,这不是梦幻吧?

    ​      正在冥思默想的时候,马伯伯高兴地走了回来,他像给自己的亲生子女办妥一件大亊一样,兴奋中透着激动地告诉我:“孩子,你明天上午八点,到县医院体检,参加体检的知青都已接到通知,别误了时间!”

    ​      全县共有来自天津、峰峰以及零散回乡的北京、河南与邯郸“知青”一千多人,这次招工,是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以来的第一次,仅仅招收三十多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毫不为过。比我消息灵通的“知青”有很多,他们都在使尽各种“招数”来挤这个“独木桥”,其难度可想而知!关键时刻我遇到了贵人,这个贵人就是马伯伯。

      年轻人身体好,体检顺利通过。县知青办的辛主任当时就通知我,当天晚上就到县招待所集合,明天(11月3日)早上六点从招待所出发回城。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

  ​      百感云集之中,还很单纯的我忽然想起,怎么去感谢马伯伯?早在“六九八五”建设工程时,我曾听说他会喝酒,但那时我不会喝酒,也不知马伯伯喜欢什么酒,只是想买两饼酒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可是我身上仅有几块钱,买点什么酒呢?

      1971年的县城,商品最全的就数百货大楼了。说是百货大楼,实际上早在1962年就奠了基,直到1966年才盖起一层,并且封了顶。我手捏几块钱,来到烟酒专柜,总共花了两块三毛多钱买下两瓶酒,走出百货大楼时已是夕阳西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赶到县招待所马伯伯的办公室。马伯伯有事出门,只有他的通讯员守候在办公室里。我说了来意,通讯员向我说:“马县长不会收礼的,你要把酒放在这儿,他回来非得批评我不可!”看着满脸稚气的小通讯员,我再三说,这是我临回城前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不让我放下,我会难过的!他这才收下。

        黄昏时分,正在家中准备行装,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马伯伯的小通讯员来了。他带有几分稚气的脸上满是歉意,他告诉我,马县长刚从外边回去,问到酒的事,把钱给了我,他说:“延宾所在的生产队,就在咱们招待所对面,一街之隔,我了解那里的情况,是个三类队,一天的工值才七分钱。这些知青孩子们都很苦,我怎么能收他们的礼物呢?你去把钱送回去,就说,心意我领了,酒我收下,但酒钱得送回去。”

      听到这番话,我不禁热泪盈眶!马伯伯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理应感恩戴德,区区两瓶酒,不能报答他的万一,而他……

      面对比我还小两岁的小通讯员,我竟任由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相关文章

  • 永远的怀念 ——再忆马伯伯

    今年清明节回故乡为逝去的亲人上坟,回来时我久久地伫足在老县委大院的门前,在这里,我在回望着一段49年前的往亊...

  • 伯伯的忆迹

    伯伯是爸爸唯一的哥哥,少年参军离家,退伍后在湖北恩施州工作,因地缘、时间、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弟兄俩极少得见。从...

  • 怀念“木狗”伯伯

    记得,儿时有两位伯伯对我和弟弟的影响最大,第一位伯伯叫“昌吉”,村里首屈一指的秀才,据说我们这房男孩的大名都是他取...

  • 伯伯我永远爱你

    这几天的生活像一部连续剧 剧中充满了爱 喜欢 回忆 愉快 也充满了苍白无力 如此 我依然对上苍充满感恩 伯伯谢谢你...

  • 怀念的永远怀念

    今天是中元节,百鬼夜行的日子里,我竟充满期待,期待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是哪个换了身份存活的某种物种。 十字路口堆堆灰烬...

  • 长沙版魂断蓝桥(续)

    作者:色彩大师曾涤尘 长沙版魂断蓝桥(续) “伯伯再见,我们走啦!”我们见这派马,觉得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一拍屁股...

  • 晒一晒三十多年前的同学留言(二)

    你很正直,善良,为人忠厚,又富有政治见地,崇尚坦白和友谊。我永远忆记你。 ——【不同班的室友吴,已故,甚怀念,以示...

  • 永远的怀念

    我对霞山区的认识,是从避风塘开始。童年的印象中,霞山就是以避风塘为中心,由从此辐射出去的几条路:创新路、洪屋路、民...

  • 永远的怀念

    今天是中元节.每年的今日我心都是略过数次的痛,就因这一日父母在我脑海里占据了重要位置、我的童年家境清贫.是母亲呵护...

  • 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 四十二个春和秋 每年公历九月九 开国元帅仙逝日 举国哀悼毛泽东 追悼会时天哭泣 普天痛哭毛主席 小小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远的怀念 ——再忆马伯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qg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