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揣摩关键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3.理解直接和间接的抒情方式,体会其作用。
这篇文章原计划2课时讲完,实际用时3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本文的作者、讲解重点字词,介绍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在介绍背景时,联系了迟子建《伪满洲国》的相关片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进行分析。要求:圈画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表现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分享,老师补充的形式。
第二课时先继续分析直接抒情的句子,在分析过程中重点解读“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段话,理解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 就要喷涌而出。接着分析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前先展示一些富有东北特色的景物图片。通过间接抒情的句子,进一步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之情。然后总结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常用方法。
第三课时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拓展艾青《我爱这土地》,感受作者对土地和祖国的深情;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三是学以致用,进行仿写:要求用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进行仿写,可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表达对童年、故乡的怀念,对大自然的喜爱等。这一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同学们也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
我反思:课堂上一定要给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文章要多读;学过的知识点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去运用、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