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就是伪善的神色,巴结人的神色。“鲜”就是少。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我们可以讲话人和听话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讲话人满嘴涂蜜,阿谀奉承,那是必有所图,想走捷径,想通过不光明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想方设法去迎合对方的心思,甚至挖掘对方的喜好,拉对方下水,让那些不坚定之人彻底失去了立场,他不仅不去修炼自己,而且也在污染别人,所以说这种人仁心就很少。
如果听话人喜欢听到奉承自己的人,见到甜言蜜语之人就很喜欢,就喜欢听舒服的话,不喜欢听反对自己的话,没有察觉,甚至不去察觉对方的奸猾。
就开始亲近他,重用他,远离了事物的本真,远离了正直之人,听不到坏消息,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如何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追求个人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呢。
凡是被亲近之人,要么有地位,要么有权势,身居高位,掌握大权,责任是很大的。
如果不能明辨是非,拨乱反正,那就是在培养奸邪之人,在破坏这个组织,这个国家,所以用人不可不察。
不考虑自己所处的地位,一举一动所造成的影响,被自己的欲望所迷惑,所以说这种人仁心也很少。
那是不是就不能说好听的好,漂亮的话,就不能表现出和善的颜色呢,我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辩证的去看待。
如果对方心情不好,父母面露忧色,朋友处境尴尬,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和善的语言努力化解当前的局面,让大家心情变好,氛围和谐,这就是仁的体现。
如果这时候心直口快,以仁自居,以仁为盾,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不良后果,这反而是不仁的体现。
所以,听一个人说什么,看一个人做什么,观察一个人的神色,我们固然可以观察一个人,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谁,为了自己就是仁心少的体现。
如果一个人为了国家大义,不惜屈身事贼,难道说他没有仁心吗,所以评价一个人时,要观其言,看其行,要慎重下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