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或许真的「如你」所见

作者: 97a478d5b100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08:13 被阅读2次

    很多刑侦类的影视剧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不那么当局者迷”的角色,来为观众们总结案件的关键所在,并以「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善恶有报的」这样的台词作为总结,比如前几个月略火的《白夜追凶》里,关宏宇对新来的实习生说的那样——

    也正如《当怪物来敲门时》,树怪告诫小男孩说:

    不会一直有好人的,也不会一直有坏人的,因为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包括人性。但我相信虽然不会是完全静止的,但成熟的人格基本上都是趋于稳定的状态。

    第一次接触到主观唯心,是在高中的政治课上,老师介绍到笛卡尔,要我们记住他的一个重要观点,一个重要的考点——「我思故我在」。但个人更喜欢它的另一种翻译,「我想,所以我是」。

    当时就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一脸黑人问号,难道坚持主观唯心的人都有魔法?或者都是靠意念生活的???

    直到现在各类问答平台兴起,除了知乎,还有悟空,芝麻等,于是经常会在这类平台上刷到关于“到底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的问题,或者又换个问法继续问“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吗?什么是好人,又,什么是坏人?”诸如此类。

    接下来的回答,有人支持孔子的观点,有人坚持荀子的看法。“性善论”和“性恶论”在当时同样把它们当做是历史课考点的我,觉得很正常嘛,各抒己见,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都不一样,甚至迥异到对立也是正常的,不然就不会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了。但也有人持着中立的态度,就像上文树怪说的那样。

    现在重新回过头来看,在态度上,精神上,或者说世界观上,笛卡尔也许是对的。世界就这么一个,就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着。一个人只有在他的世界里总是遇到坏人,才会坚持“性本恶”的结论。那么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认为“人性本善”呢?答案同理,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遇到的几乎都是好人。

    至于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不得而知。如果人之初,无关善恶,既没有善也没有恶。那么就是他看到的世界塑造了他最初的对世界观,看法和观念一旦形成,就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自动过滤掉了与自己的看法相左的人事物。于是,在他后来的生活里,遇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好人”或者“坏人”。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概念,叫做「吸引力法则」。心理学上叫做「吸引定律」,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

    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

    所以,这个世界多神奇,除了还有许多未知的事物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更重要的是,许多我们看似已知的事物,也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

    当意识到世界真的「如自己」所见之时,那么,至少能让自己在坏的一面也会有的前提下,尽量都往好的一面去看。生活也许渐渐地也会如你而呈现更美好的样子。

    所以,一定要记住树怪对小男孩的那句提醒——“你要小心翼翼地决定你要相信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或许真的「如你」所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b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