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富于美感’的特性体现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乐观生活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进而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场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出现的问题:
1.关键词没抓好。关键词:古人“富于美感”、发现美、创造美、营造“精神场域”
“富于美感”整个句子是引导语,如果抓“富于美感”,就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还要明确做法,“发现美”“创造美”“营造自己的精神场域”。
“乐观”是前提,必须和“发现美”“创造美”“营造自己的精神场域”结合起来谈。
2.关键词间的关系理不清楚
“进而”指向目的,“发现美”“创造美”“营造自己的精神场域”是递进关系,最后必须落脚于“营造自己的精神场域”。
3.要求是对我们有启示意义。启示是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作文写作中要由古到今。
二、评分等级
1.一类文54-60
立意准确、鲜明,紧扣材料实际出发,角度切入清晰,中心明确,真正做到明确古人生活追求“富于美感”,从古人的温情中引出现代社会个人追求的方向,内容中必须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美创造美,体现积极乐观的精神,并能发出一定的号召,与读者产生共鸣,体现时代气息,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内容充实,积极向上,结构严谨清晰,文体明确,有浓厚的文采,语言表达准确,无语病错误,无知识性错误等。
2.二类上48-53
立意准确,能够结合材料依据题干要求进行写作,角度切入清晰,能够明确从古到今的追求方向,从实际出发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论据选取,准确分析,道理解说充实,文采浓厚,语言表达顺畅,无语病语法错误。
3.二类中43-47
立意较明确,能结合材料引题,依据题干切入行文。较二类上相比,古例引出较明确,切入现代较顺畅,但选取论据较充分,结构较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较有文采,语病较少。
4.二类下38-42
立意较明确,能结合材料引题依据题意分析行文。较二类中,古例切入较清晰或一味罗列古例,不能由古引现,或只联系现实分析,无古例引文,或只分析现代社会等,结构较清晰,语言表达较顺畅,语病较少有文采。
5.三类33-37
立意基本符合,基本结合材料引题,较二类下,未提及古例,直接联系当下分析,或一味罗列事例,论证语句较明确,论据选取单一,结构单一,语言表达基本顺畅,语病较少。
6.四类28-32
立意行文基本符合,顺畅的完成作文,较三类文下,只是行文完成,无论可谈,结构较混乱,语病较多,无文彩。
7.五类28分以下
较四类相比,单一完成800字,文体结构不清晰,有论据,但不鲜明,有语病等。
注意!每错一字扣1分,最多扣5分,重复不记。未完成800字,在确定等级基础上,每少50字扣一分。
完成600字最多30分,完成400字最多20分,只抄袭试卷材料10分。
三.学生作品
心存美好,自在远方
高三25 桐娜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生活中总会不自觉得偏向美好的事物,犹如古代的人追求“文房四宝”等雅趣之物一样,“美”使得现代人和古人有了一场跨越时代的交流,而懂得“发现美”的人总能保持乐观,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琐事。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发现美去创造美进而营造自己的精神场域。
汲取生活之美成就精神场域
高三25 时颖
“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世界都与众不同”。可见得,处于当今信息纵横繁华的时代中,易被外部环境引导至消极、烦躁境况之中。我们不由地想到,古人发现生活之美,如“围炉煮茶”的乐趣,不拘泥于官场的“结庐之美”,当世余秀华身处困境,面对网络抨击,不为所悲,仍能继续发现美并以诗词描绘出生活之美。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学习他们汲取生活之美,成就精神场域,行稳前行之路。
分论点1.汲取生活的美,要以乐观姿态发现美(怎么做)
分论点2.发现美不应止于感受,还应该创造美(怎么做)
分论点3.更要施以美行,成就自己独特的精神场域(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