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本介绍
大家好,我是高巍,微博ID“精益销售”,微信公众号“精益销售”(leanselling),希望用一系列文章来分享《销售的科学:精益销售》的主题,初步拟定的大纲如下:
销售的科学:(1)精益销售概述
销售的科学:(2)销售能力成熟度模型(组织级的CMMI、个人的PSP、团队的TSP)
销售的科学:(3)销售能力的刻意训练
销售的科学:(4)精益销售与精益创业
销售的科学:(5)销售的精益思维
销售的科学:(6)销售的客户发展
……
本系列文章将采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来完成,水平所限,还请各位师友多多包涵,不吝指教,共同探讨!
版本:v0.1
日期:2016年2月25日
1.销售的科学与艺术
任何一个领域之中,人们能够认识其规律、可量化分析的部分,就会称作是科学;而人们还没有发现规律、无法量化的部分,就会更多归因于天赋、悟性、机遇等,称作是艺术。一般情况下,随着对该领域的持续深入研究,科学的部分会越来越多,很多通常认为是艺术的部分其实有规律可依、有数据可循。
1987年,《SPIN销售巨人》第一次在美国公开出版。尼尔·雷克汉姆将心理学的行为分析方法和统计数学引入销售研究,在40多年时间里,雷克汉姆所在的Huthwaite International公司分析了超过35,000次销售会谈遍布47个国家,研究了116个可能影响销售表现的因素,让销售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销售(特别是B2B大客户销售)、软件研发、人类的天赋和智商、创新与创业等领域,都有过类似的科学与艺术之争,这些领域的后续发展也都体现了上述的规律。
“精益销售”,是一个跨界的研究,融合借鉴了软件研发领域的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天赋智商领域的刻意练习(“成功的10000个小时”)、创新创业领域的精益创业(Lean Thinking、Customer Development)等成果。
严格而论,“精益销售”还只是假说,尚不具备SPIN那样严谨的实证基础。在众包创新、认知盈余的今天,“精益销售”作为一个假说提出,让更多师友可以协助发展、完善、验证甚至证伪,也应该是有意义的。
“精益销售”希望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1、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销售团队、一个销售人员,销售能力强或者弱,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可以测度量化?
2、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销售团队、一个销售人员,要提升、改进销售能力、销售水平,是否有一个对标(benchmark)的参照?
3、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销售团队、一个销售人员,要训练、提升、改进销售能力、销售水平,是否有一个可供操作的方法论?对公司、团队、人员,是适用同样的方法论,还是各自有对应的方法论?
4、销售冠军是天生的吗?一般的销售人员是否可以通过训练、培训,来接近或达到销售冠军的水平?
5、销售的过程充满了试错、探索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管理不确定性,让资源投入的性价比最优化?
6、销售的过程如何做到可复制、可规模化(scalable),像割麦子一样的收割项目(前用友销售夏凯老师对其在钢铁行业ERP销售的形象总结)?
……
2.GPS与路线图
很多公司的销售业绩严重依赖于个别优秀的销售人员(“销冠”),一旦这些优秀销售人员离职,对小公司而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而对大公司至少也是在某个客户行业伤筋动骨、元气大伤。中国绝大部分的小公司,老板本人就是super sales(超级销售),手下销售一旦羽翼丰满就会自立门户,形成总也长不大的小作坊式怪圈。
对这个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就是上销售漏斗、实施CRM软件。事实上,十多年过去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当年率先在中国引入的一些大的IT外企,就我了解的情况,也逐渐放弃了过去那种严格的CRM管理,大多数时候只是作为记录、统计的一个工具。较早在中国推广和培训销售漏斗、CRM等概念的付遥老师,针对于此写了很多文章进行反思和总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新瓶装旧酒”的销售SaaS平台、销售App等也陆续获得投资、推广应用。但如果只是技术手段的改变,若干时髦名词如“互联网+”的改头换面、重新包装,而不是销售理论框架、销售方法论的突破与革新,当风口过去、大潮退下很容易发现究竟谁在裸泳。
销售漏斗、CRM等,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对销售流程加以管理,定义并量化一系列销售指标,然后通过类似PDCA循环来优化和管理。客观地说,这是销售科学的一个重大进步,但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主要针对公司、企业、机构的组织级别、组织层面,而对个人、团队的销售实践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
2、只是一堆销售指标的堆砌罗列,指标之间的层级、结构、组成等内涵关系不清,缺乏一个清晰的销售能力框架。
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销售能力的改进和提升,是一个渐进改良的,分阶段分步骤的过程。每个阶段的能力特征是什么,每个阶段需要做到哪些步骤,这样一个销售能力改进提升的整体策略是缺乏的。
总而言之,销售能力需要一个框架,在框架之下可以对销售能力的当前状态进行定位(相当于GPS),可以提供如何从销售能力的当前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路线图(roadmap)。
“精益销售”引入了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 Integrated,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PSP(Personal Sales Process,个体销售过程)和TSP(Team Sales Process,团队销售过程)的模型和概念,试图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和体系。
详见本系列第2篇文章:
销售的科学:(2)销售能力成熟度模型(组织级的CMMI、个人的PSP、团队的TSP)
3.天才的10000个小时
销售工作,与制造生产、人事行政、职能支持等工作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其中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的业绩差异极为巨大,甚至达到若干个数量级。
乔布斯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虽然说的是IT行业,但对销售领域也是适用的:
我很早便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件事:人生中大多数事情,平庸与顶尖的差距通常只有二比一,好比纽约的出租车司机,顶尖司机与普通司机之间开车速度的差距大概是30%。
普通汽车和顶尖汽车的差异有多少?也许20%吧。顶级CD播放机和一般CD播放机的差别?我不知道,可能也是20%吧。这种差距很少超过两倍。但是在软件行业还有硬件行业,这种差距可能超过15倍甚至100倍。
一个优秀程序员和一个普通程序员的开发效率差异,可以达到100倍以上,这个现象也同样出现在销售领域。公司要提升销售能力、增加销售业绩,就必须格外、特别、着重关注销售人员个体的销售能力提升。
现状是,公司一般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会组织对销售人员的培训,但在培训效果的落地、销售人员的行为转变上差强人意。雷克汉姆针对培训如何落地,总结了四项基本原则,有初步的参考价值。毕竟术业有专攻,这一领域的最为权威的是“刻意练习(Delibrate Practice)”理论,也就是后来经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介绍而广为人知的“天才的10000个小时”。
“精益销售”引入了“刻意练习(Delibrate Practice)”理论,认为传统培训并不能解决销售人员的行为转变问题,只能通过持续的、科学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实现。公司不应该依赖外部培训师,而应该培养自己内部的销售教练,建立支持“刻意练习”的训练环境,寻找到具有优秀销售潜质(同理心和自我驱动力)的人员个体进行培养。
详见本系列第3篇文章:
销售的科学:(3)销售能力的刻意训练
4.不确定的世界
销售,特别是B2B大客户销售,主要还是面向人的,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uncertainty)。越是有经验的销售,在打单尤其是打大单的过程中,即使也有了概念销售/策略销售、SPIN、性格分析等理论工具,但因为变数太多,不确定性太大,可以说是丝毫不敢放松,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很多大公司CEO一般都是销售出身,而具有销售背景的创业者,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一般也会比较大些。
《精益创业》一书对“创业家”是如下定义的:
任何一个在极度不确定(extreme uncertainty)情况下开发新产品或新业务的人,都是创业家。
“精益销售”认为,从风险管理或者说“不确定性的规避和管控”的角度,销售与创业,销售员与创业者,本质上是面临类似的情境。
创业是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境下进行,通常意义的如收入等KPI指标就很难适用,获得了多少“经证实的认知”才是判断创业企业是否取得进展的证据。创业企业的每个活动,都是一次获取“经证实的认知”的实验。
经证实的认知是说明新创企业进展情况的一种严格方式。
概念销售/策略销售等理论,为销售提供了一个形势分析的工具,或者称为“结构”,或者称为“局”。对销售的“局”的探明过程,对客户概念的“经证实的认知”的获取,国外有雷克汉姆的SPIN,国内有夏凯老师的“信任五环”等可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精益销售”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推进一步,认为要获得对销售形势(即“结构”、“局”)、客户概念的已检验、已确认(verified and validated)的认知,可以引入精益创业从科学研究中借鉴而来的认知活动框架,把认知过程变为结构化的、有纪律的(disciplined)科学探究实验。
详见本系列第4篇文章:
销售的科学:(4)精益销售与精益创业
注释:本节引用的“结构”、“客户概念”等都是黑曼的概念销售/策略销售的术语,均有其特定含义,而不是其字面意思。
5.不见兔子不撒鹰,好钢用在刀刃上
书到用时方恨少,资源永远是不够的。
销售人员经常抱怨的一个话题,就是公司的资源投入不足。而资源即使可以动用,也往往未必尽如人意。优秀销售,一定是具有成本意识和精益思维,不仅追求赢单,还追求最少资源、最低成本、最大客户价值下的赢单。这一点,是直到我自己创业之后,才深刻认识到。
精益思维,就是用最少的资源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精益销售”引入了日本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理念和丰田的“精益思维”模式。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企业的组织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革?日本稻盛和夫提出了“阿米巴经营”理念,中国海尔有“人单合一”、“自主经营单元”的概念,韩都衣舍有267个“小组”,芬尼克兹有“裂变式创业”,阿里和万科有比较特色的合伙人制,……。这些都体现了一个趋势,就是企业的组织方式、组织形态在发生重大变革,企业内部打工与创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越来越成为一个业务基础平台,为各“阿米巴”提供公共、通用、基础的业务服务。
销售的绩效、业绩,是最明显可见、最容易量化的,从实施“阿米巴经营”的条件来看也是相对最成熟的。但不是每个销售都具备成本意识和精益思维,如果简单地强力推行“阿米巴经营”而把销售直接推向市场,会适得其反,造成销售人员的不适应和大量离职。
详见本系列第5篇文章:
销售的科学:(5)销售的精益思维
6.走出办公楼
“走出办公楼”,是Steve Blank的客户发展(Customer Development)方法论的一个口号。
所有的生意,都可以从客户发展的流程来理解看待。销售最常提到的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但这必须要求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也相应调整为客户发展的流程。企业通常用销售额或利润来评估销售部门,这显然是不对的,销售状况不完全是由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决定。
“精益销售”引入客户经营理念和客户发展(Customer Development)流程,划分为客户发现、客户验证、客户创造、业务复制和规模化的四个阶段。传统的销售部门、销售团队要和市场/品牌等部门整合,转变为新的客户发展部门、客户发展团队,销售的工作不仅是孤立的赢单,而是形成可复制、可规模化的业务模式。销售人员要以成为“挑战式销售(the challenger sale)”为目标,而销售部门的重心也转到“客户经营”,成为客户的战略业务伙伴。
详见本系列第6篇文章:
销售的科学:(6)销售的客户发展
最后的话:
因为个人水平所限,兼之还有其他日常工作,“精益销售”的本系列文章只是抛砖引玉,提出假说,引出话题。
希望各位师友多多反馈,可以通过新浪微博“精益销售”( http://weibo.com/leanselling )、微信公众号“精益销售”(leanselling)等联系,接下来会吸取大家的智慧而不断迭代,修订完善,以精益的方式来进行“精益销售”的研究。
网友评论
虽然是跨界靖安、思维的整合,但是挺受用的
≤2000人卓越销售实战交流Q群370-357-848≥入群验证:JS168
群里拒绝广告,每天都有各个行业的实战案例分享,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创业:美容店、零食店、门店、艺术学校、建材、餐饮、广告、装修等等
>>>>>销售:快消、网络销售、门店销售、服装销售、建材、医药、设备等等
欢迎聊一聊,有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解决,没问题大家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