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规划,在择偶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要求。
1、北方人,最好要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地区的。
2、身高180到185之间,体重135到155之间。
3、普通话标准,没有地方口音。
4、戴眼镜,最好要金丝边眼镜,黑框不要,隐形眼镜也可以。
5、理工科,商科也可以,不考虑纯文科男。
6、不抽烟,会喝酒,作息规律,声音好听,会唱歌。
7、……
还有很多,我记不清了。
这个姑娘自身条件不错,妥妥的肤白貌美气质佳。虽然算不得白富美,但也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走哪儿都是焦点那种。
这样的姑娘,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追,但她始终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标准。
大家都劝她,你这标准太多太严格,哪里像是在选老公啊,就像是逗人玩儿。
但她就是坚持自己的标准,笑而不语,急死旁人。
再见面的时候,是在她的婚礼上。
现场,每个人都能清楚感受到就快溢出来的幸福。
新郎一直抓着她的手,不管她走到哪里,目光始终聚焦在她身上,带着宠溺,充满甜蜜。
但是,在聊天中,我却发现了一些秘密。
新郎是云南人,南方得不能更南方了,再往南就到越南了。
身高目测比我还矮一点,也比我还瘦,也就是说,肯定不到180,体重肯定在130以下。
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好像有点呆呆的,一点也不商务精英范儿。
文学硕士,主攻古代文学。
嗯,看起来也不会喝酒,还没替新娘挡了几杯,自己就倒下了。
……
婚礼结束,回家路上,我给这个朋友发了一条微信。
“怎么着,坚持不下去了,你的择偶标准呢? ”
没过一会儿,收到回信。
“择偶标准又不是用来选人的,是用来筛人的啊,愚蠢。”
好吧,是我愚蠢了,你才是真正的小机灵鬼儿啊。
择偶标准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就是我朋友这样的,一条一条清晰明了,遇到这样的择偶标准,多数情况你就没戏了,人家这是拿着择偶标准筛人呢,你瞎凑什么热闹。
第二类,更常见一点,含含糊糊。嗯,女的,活的……嗯,合眼缘的,感觉好的……嗯,差不多就行,合的来就好……这样的,基本就是真的急了,在拿着标准找人。
连择偶标准背后的事儿都没看懂,还想找到另一半,你那是做梦娶媳妇儿,净想美事儿。
如果我现在说,择偶标准就是一种歧视,会不会有点毁三观,但事实就是如此。
歧视,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但也没有说起来那么轻松。
歧视的来源是稀缺。
你既喜欢马云那么有钱的,又喜欢梁朝伟那么帅的,既喜欢北方男人的豪爽,又喜欢南方男人的精致,怎么办,你只有一个人,必须选择。
选择一个,就意味着放弃别的,那么这些被你放弃的,就是被歧视的。你选了马云,就是歧视了梁朝伟,选了北方男人,就是歧视了南方男人,歧视不可避免。
但只要是歧视,就会有代价。
你选了马云,那么你付出的代价就是再也不可能有梁朝伟那么帅的男人天天叫你起床的感觉;你选了北方男人,代价就是再也没有南方男人那种精致、细致的关心和体贴了。
歧视这玩意儿,主要发生在两种情况下:
1、偏好,你个人的喜好,你就喜欢钱,不喜欢帅,那无所谓,喜欢你的喜欢,选择你的选择。
2、信息不对称,以偏概全的判断,这个就比较可怕了,常常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们常说,东北人怎么样、南方人怎么样、北京人怎么样、上海人怎么样……这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视角和歧视。
如果有一个上海人疯狂的追你,但是你一想到,啊,上海人,不行啊,上海人很小气,很抠门的,然后你就拒绝了,嗯,你就歧视了他。结果,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新三好男人,又顾家,又会赚钱,还是一个宠妻狂魔,你说,你为自己的歧视付出的代价可不可怕?
这种歧视发生在择偶的情境其实下很少发生,因为代价太大了。也就是说,当你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但是,在网络口水战中,歧视就常常发生了,因为没啥代价,就是喷嘛,谁怕谁,谁也不认识谁,当你不需要支付多少代价的时候,你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
但是,每一次歧视,你都付出了代价,只是这些代价有的大有的小。
最后一句:
你们这些单身狗啊,还择偶标准呢,说得好像你看上的人能看上你似的,科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