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砖土

作者: 山水凡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23:49 被阅读0次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老家人盖的房子大多用的是土砖,这种土砖都是用稻田里的泥做成的。

    小时候,我看到的老家人做土砖的过程是这样的:晚稻收割后,根据需要土砖的数量,选择做砖田的面积,然后在田中间位置(四周留出足够位置放泥砖坯)把所有禾蔸和其他杂草、杂物清理干净,再用牛先犁一遍把泥翻过来。然后由人牵头牛在泥里反复踩,直到把田泥踩“熟”。

    做土砖有专门的木制砖模,做砖时先在干燥的田泥面撒上一层瘪谷子,放上砖模,再往砖模里加入踩熟的砖泥,然后用脚踏确保砖模内的砖泥结构紧密,表面刮平,再取出砖模,让泥砖自然凉干,再修整转移到干燥的场地待用。

    一个成品土砖长约40公分,宽和高约25公分,估计也有三四十斤。记得我十二三岁时双手搬一块土砖还很吃力。成人们一般一次挑两个,力气特别大的成年男子才一次挑四个。

    这种土砖优点是成本低,比较隔热,但由于没有经过烧制,经不起雨水的浸泡,使用寿命和承重均受到限制。

    八十年代后,农村建房也开始使用红砖和钢筋水泥,土砖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农村现存的土砖房屋已经很少,而且大多也是无人居住的危房。

    稻田制砖以后,就缺了很多泥。为了不影响第二年种植水稻,生产队会考虑在春节前干鱼塘后,将塘泥通过水洗流入或人工挑的方式来填补,由于塘泥很肥沃,制了土砖的稻田并不会影响第二年的水稻,有的不会长得更好些,特别是塘泥多的地方,禾苗长得要比其他地方更茂盛。

    建房的土砖是从稻田里做出来的,但几十年后有的又回到稻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时候,虽然农村是搞大集体,但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多产粮食,农民们也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想尽了办法。有几年时间,老家兴起一股用陈砖土给稻田施肥的风。

    陈砖土就是将那些建了数十年(至少五十年以上)甚至上百年的土砖房的土砖换下来,然后捣碎而成的。陈砖土被撒入稻田,能促进禾苗生长。

    我老家那个屋场,有的土砖房据说最老的到六十年代末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为了换出这些陈砖土,生产队请砌匠帮助社员用新土砖换下老砖,等于帮助社员在原址改造房屋,所以住户也愿意。

    打陈砖土一般安排在上半年插完早稻后一个月左右。那时正处在农闲的时候,也是早稻需要追肥的关键时候。队长会将生产队的劳动力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拆房换砖,整个房屋;另一组则将拆下的陈砖砸碎,再一担担挑到田边,然后撒到稻田里。

    那时,我并不明白生产队的社员们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到底有什么根据和作用。直到最近,我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时,才上网查询得知原委。

    原来老屋陈墙由于年代比较久远,经过日晒夜露,风吹雨打,再加上太阳光线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了陈墙土砖中的化学反应的发生。

    同时由于屋内烧火做饭,长时间的烟熏火燎,也是促进陈墙土砖产生化学反应的原因,使陈墙土砖中所含的氮、磷、钾的化合物分解变得能溶于水。

    另外,陈墙土砖里也含有一些微生物,撒到地里,能够“消化”一些不溶性的氮、磷、钾化合物,使它们变得能溶于水,让庄稼易于吸收。同时,这些陈墙土砖不仅能做肥料,还能起到烜化土壤的作用,它能使板结的土壤变得松软,这样既培植了地力,又增强了土壤的弹性,能使庄稼获得好的收成。

    所以才有了“闲土三年亦肥田,十年墙土赛豆饼”的这一说法。看来,用陈砖土还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不过,现在农村已经很难找到土砖房,即使有,也可能不会再将这陈砖土用作肥料或改善土质。我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改善土壤结构,有更多更好更科学的办法。

    陈砖土已成为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砖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jm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