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身高或者生理层面,25岁骨头就闭合不再长高了,大脑的发展也日趋稳定,生理的层面成人是有明显的指标,但是心理的发展很难说一个明显的分界,有的时候一个人进入中年,进入成年,其实还在青春期的议题里挣扎。
古人是十几岁就结婚生小孩了,在现代社会18-25岁的人,可能正在完成大学或专科的教育,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很大一部分继续读硕士,博士。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在谈恋爱,在为婚姻,为一个稳定的关系做准备,逐渐开始要成立自己的家庭,由原来孩子的身份转化成另外的独立的成年人的身份。
由青春期早期动荡的阶段,开始进入一个日趋稳定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特征,一个是性身份和性取向的稳定,如果一个人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完全认同自己是男性身份,或是女性身份,基本在25岁就很确定了。在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的人群里去做访谈,他们对于未来另一半的期待,对于自己是否要进入婚姻,是否生儿育女,很多人已经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虽然不是说按照这个计划一直这样走下来,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健康的成年人的标志是可以去爱,去工作。
爱的能力是可以去和另外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在建立关系的时候,他不害怕被吞噬,也不害怕被抛弃。就是不会带着那么多对关系的恐惧,或者说是一种恐惧性的幻想去进入和建立这个关系。爱的能力也可以扩展到不仅仅和伴侣建立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也包括去和其他的人合作,去建立亲密的友谊,保持合作、信任的关系。进入成年期的标志,既不害怕被吞噬,也不害怕被抛弃,意味着他摆脱了内心的父母意向,小孩子是害怕被吞噬,被父母控制得紧紧的,没有独立空间;也害怕父母不要自己,被抛弃是非常常见的儿童恐惧。而一个成年人,是可以不再带着这样的恐惧和别人去发展亲密关系,即在意识层面摆脱了父母,独立于自己,也在内心放弃了原初的父母意向。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青春期到成年期很多发展的受挫,是没有能力去摆脱的。休学无法上学的孩子最现实的后果是如果青春期不去上学,不去完成学业,接下来面临的是没有独立出原生家庭的能力。所以,大部分不上学的孩子,让父母很苦恼,很焦虑担心。当然父母会责怪网络,责怪游戏,责怪金庸和琼瑶的小说。这些孩子不仅放弃了对于学业的追求,也基本放弃了社交生活,放弃了自己去探索世界的部分。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他放弃了自己独立的可能性。
无法上学,也基本不会在家和别人谈恋爱,即便有一些孩子在网上会网恋什么,但是很难想象这类孩子,他会真正意义上的去交一个男朋友,交一个女朋友,他会出去约会,会有很好的社会连接。他没有办法真正独立于自己的父母,正是因为他们有复杂的家庭动力,孩子没有办法独立于自己的父母,所以孩子在这点上,他放弃了自己独立的可能性。
第二个特征是与工作相关的部分,年轻人的另外一项任务是在职业领域去建设自己,获得工作层面,职业发展的成就感。我们18岁进入大学,开始自己选择专业,可能22岁23岁毕业,要找工作,或继续深造求学。年轻人对自己要从事什么,要做什么,用什么东西来养活自己有一个思考和选择。第二个是通过工作,职业来获得独立的身份,这时年轻人需要主动去寻找,并认同他将来的工作和岗位,而不是把这个体验为父母或老师为他选择,强加给他,需要他被动顺从的东西。
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情况,很多人其实在18岁的时候,是不太了解自己报的大学的专业究竟是学什么的,当然有些孩子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确定的,比如要去做老师,要去做天文学家,要去学航天,这种很确定的孩子是非常非常少的。大部分孩子到了18岁,他其实觉得这个还可以,那个还可以,然后他似乎对什么感兴趣,和父母商量后,选择了一个方向。
但是有些人到了大学以后,可能会反悔,可能会觉得我想学的这个东西和我想做的不是一回事,那么他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调整期,如果说这个孩子是主动的,他在探索他的未来需要做什么,他会去选择,就是可能需要时间。所以我们说18-25岁,这么长的一个阶段其实是青春期的晚期和成年期的早期,他是需要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索在职业的层面的各种可能性,然后逐步去建立现实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这个时期他们经济上既不完全独立,但是又不像小孩子那样完全不独立。18岁在任何一个国家去打点零工去养活自己,都是合法的,甚至是被鼓励的。这个时期又不需要像成年人那样负担起家庭的重任,经济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宽裕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然后就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思考,甚至去试错。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去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去确保安全,也可能去挑战寻求独立,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期对于年轻人的自主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帮助他们放弃了自己早年的那种全能幻想,可能小孩子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去做总统,我可以去做任何事,那可能到了15岁,18岁,他发现其实我是不适合去做官的,我是不适合去搞政治的,做文艺也做不了,舞蹈家也做不了,那我可能更希望找个稳定的工作去做公务员,或者在企业里做个小螺丝钉。也会有些人发现其实我很讨厌稳定的工作,讨厌体制内的条条框框,更适合去做一个独立职业者,我更适合去做那些有创意的工作。没有关系,任何一个选择,只要是适合他自己的,而且在他看来,既不是顺从父母,也不是有意识的对抗父母,而是完全出于他自身的选择,那么不管哪一种发展方向,都是合适的,就是没有错的道路。
在这个阶段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年轻人对于父母的态度是会有变化的,因为我们青春期的时候,其实对父母有很多的挑战,有很多对父母的质疑,否定。但是到了青年期的时候,到了18-25岁,他们对于长辈父母的态度会发生变化,不再对抗或者贬低父母,很多时候也开始认同父母的品味和习惯,为了开始成为自己,认同父母身上的某些特点。特别是当年轻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为父母之后,他会发现父母不是老古董,不是很刻板的人,父母的一些品味,一些生活习惯其实是蛮好的,是很重要的,他们开始重新认同父母的某些或某一个具体的特质,而不是小时候对父母完全的接受和理想化。
小的时候可能孩子会说父母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到了成年期,可能反过来想一想说,爸爸虽然有他自己的缺点,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对家庭很负责人的男人……爸爸爱整洁的习惯,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或者妈妈虽然非常的啰嗦,但是对孩子还是呵护有加,非常会照顾人的,我也希望像妈妈那样,能够把孩子照顾好。这时候孩子已变成内心健康的成年人,他是部分的认同父母,选取那些想要保留的父母的品质,进一步自我塑造。当然,他也会拒绝父母父母身上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或者让他们觉得对他们成长有妨碍的东西。
这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当年轻人决定要成为父母,他会重新去反思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他们来说父母是一个更完整的人,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人,他们尽量地去继承认同父母身上的优点,而避免去复现父母身上的缺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