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廊桥遗梦》:有一种境界的爱,跨越了道德评判,纯粹又深邃...

《廊桥遗梦》:有一种境界的爱,跨越了道德评判,纯粹又深邃...

作者: 夜莺Louisa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12:19 被阅读0次

看完《廊桥遗梦》的电影,我迫不及待就买了英文原著,也迫不及待在两天内完成了阅读。一如既往,原著永远比电影还要精彩,还要拨动心弦。

电影里的最后那一幕:他站在雨中,尽管大雨滂沱,也能从那眼神里寻找到最后的一次请求。或许有泪,但早已和雨水混合在一起。不过,他知道她会选择和自己的丈夫开车远去,他只是不舍。不舍多过请求。他把那条项链挂在倒后镜上,用转向灯来传达自己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啊,看得我肝肠寸断。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爱情电影,确切地说,是婚外情。但这段婚外情,当你读了、看了,并不会把它放在道德的标尺上去拷问哪里做得不对,反而一切情有可原,一切又那么难以言说。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有它各自的美。

《廊桥遗梦》,我非常喜欢这个中文译名,短短四个字隐藏着这个故事的所有,也体现出译者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可以说,仅仅去品味这四个字就可以很好地展开文学艺术性的探讨。

中文译名比原著的名字: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麦迪逊乡的桥)要有诗意多了,还更加贴近故事的寓意。

故事的地点坐落在美国的爱荷华州,一个叫麦迪逊县的地方,和一座被当地人忽略的、很普通的一条桥有关。由于这座桥上面有一个棚顶,像一道长廊,故用了“廊桥”。

男主角罗伯特是一位独特的摄影师,他有着善良的、敏锐的、野性的、不羁的、稍微忧郁又深邃的气质。当然,这些描述完全无法描述得完整,需要读者深入研读每一句话,每一个塑造他的元素,方能与他搭建关系。他是一个饱满又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他在寻找这座桥的时候邂逅了一位有妇之夫,名叫弗朗西斯卡。这段婚外情就这么开始了。

中文译名里的“遗”字非常好地体现了故事里未了的心愿:貌似是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了对的人,却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在临终时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这座桥下面。

“遗”字还很好地对应了故事当中,这对恋人给了其他人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尽管这是一位妈妈向自己的孩子们坦诚自己多年前与一位陌生男子的中年婚外情。

这段爱情仅仅持续了四天,足以让他和她回味、相思了从那儿之后的整个余生。也因为这段坦诚,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伴侣、对待自己的婚姻。所以说,这个“遗”字有深远的涵义,译者用得绝美,也由此看出汉字的含蓄、隐喻、抽象的概括能力,能够以一抵百。

作为母亲,有了婚外情,还一五一十地对孩子们坦诚,还成为了精神遗产。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呀?这又是怎样一段爱情?

很多时候,那位为我们操劳一日三餐,有求必应,把自己的爱都给予我们的母亲,我们对她未必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她有什么渴求?她在操劳家务、为家庭倾尽自己能量的时候,她的心又在想些什么?她又是靠什么维持了这样一个母亲的角色,是什么力量让她爱上了一个人却甘愿留在一个不爱的人身边,只因为责任而留下来,就这样度过了余生?

从这些方面来品味这部作品,它呈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感。虽然是婚外情,人们却无法以道德来绑架这对恋人,无法让人升起对他们的批判和唾弃,反而却让人感受到纯粹、唯美、超脱。这就是当真爱遇见真爱,他们之间有了允许。

“梦”,译者用了这个字,更加能够呈现出在那短短四天的爱情里,并非只是四天,它像梦一样,可以超越时空,他们的爱无法用时间、空间和任何定量来衡量;他们的爱只有他们才能够提取,无尽无穷,至死不渝。而这种爱,是可以不生活在一起的。

四天的爱情能够做到这样的刻骨铭心吗?当然是能的,我们不是也有一见钟情之说嘛。罗伯特在临终前弗朗西斯卡写了一封信,信里这么说:

God or universe or whatever one choose to label the great system of balance and order does not recognize Earth-time. To the universe, four days is no different than four billion light years. I try to keep that in mind.

翻译:

上帝,或者宇宙,或者任何人们选择用来标识那个伟大、平衡又有秩序的系统,它不承认地球的时间。在宇宙之中,四天和四十亿光年没有区别。我尝试把这一点存放在我的意识当中。

可以说,永恒之爱与时间空间毫无关系,永恒之爱也可以不生活在一起,永恒之爱只需要一瞥就足够了。

罗伯特这样描述这种爱:

Like two solitary birds flying the great prairies by celestial reckoning, all of these years and lifetimes we have been moving toward one another.

This is why I’m here on this planet, at this time, Francesca. Not to travel or make pictures, but to love you. I know that now. I have been falling from the rim of a great, high place, somewhere back in time, for many more years that I have lived in this life. And through all of those years, I have been falling toward you.

翻译:

像两只孤身的鸟儿迎着神圣的召唤在无垠的原野中翱翔,在这些年里,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一直向着对方靠近。

弗朗西斯卡,这就是我此时此刻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原因。没有去旅行,没有去摄影,而是去爱你。我现在了解了。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里,我一直从一个巨大的、很高的地方的边缘中落下,我已经这样生活了更长的时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朝着你落下。

爱情是小说里较为常见的题材,作者的叙事方式、对爱情的理解、以及人物之间那种圣洁、崇高的爱,超越了世俗对爱情的定义,让人深思。再加上原著里的英文表述方式,甚是给了故事一种唯美的加持,这一部分作品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美。

另外,这部作品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巧妙并非是情节。相反,它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反而像一首蓝调,缠绵、温婉、浓情蜜意,张力隐藏在平静的表面之下,这样的叙事手法才是最高超的。

说它像蓝调,一方面是它叙事的节奏感;另一方面是罗伯特对“blue”这个词的至爱,仅用对一个单词的至爱就可以勾勒出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这是小说里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细节之一,透射出人物的细腻、深邃、无法到达的遥远与浩瀚,用原文里一位与他有过肉体欢愉的女士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

Robert, there is creature inside of you that I’m not good enough to bring out, not strong enough to reach. I sometimes have the feeling you’ve been here for a long time, more than one lifetime, and that you’ve dwelt in private places none of the rest of us has even dreamed about. You frighten me, even though you’re gentle with me. If I didn’t fight to control myself with you, I feel like I might lose my center and never get back.

翻译:

罗伯特,在你的体内有一个造物,我不够好,无法把它释放出来;我也没有强大可以抵达它。有时候我感觉你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很长时间,不止一辈子,而你住在私密的空间里,一些我们其余的人都不曾梦想过的空间。你让我感到害怕,虽然你对我温柔。如果不是我竭尽全力去控制自己,我想我会迷失自己的中心且永远无法返回。

是怎样一个男人能让一个女人做出如此的评价呢?不止是这位女士,连女主角也这么说。

原著里男主角的人物塑造是整部作品的重点,他对艺术(摄影)的理解、对爱的理解让人了解到:越是接近纯粹,人越是会容易孤独。不过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必然需要依存在一起,才能够塑造出那位女士所说的:

“有时候我感觉你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很长时间,不止一辈子,而你住在私密的空间里,一些我们其余的人都不曾梦想过的空间。”

他,是个老灵魂。

他有一个癖好,对某些词语情有独钟。他认为词语能产生某种生理的感应。比如,他喜欢“blue”这个词的发音。文中这样描述:

He likes words and image. “Blue”was one of his favorite words. He like the feeling it made on his  lips and tongue when he said it. Words have physical feeling, not just meaning, he remembered thinking when he was young.

翻译:

他喜欢词语和图像。“Blue”是他喜欢的词语之一。他喜欢发这个音时它作用于嘴唇和舌头的感觉。词语不仅有词义,还能够产生生理感应,他记得自己在年轻时候就这么想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去发Blue这个音,确实能够感受到嘴唇和舌头的某种奇妙生理体验,发这个音的时候不自觉就需要带动脸部的肌肉,仿佛即将有一些微妙的机遇会发生,仿佛浪漫附体,成为了一位优雅、自信、风情万种的女人。

啊,这个作者怎么这么会呢!大家不妨尝试着发一下这个音。

另外,读完全书,我又对Blue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可以说,它是全书中一个微妙的元素,随意散放在书里,不起眼,却有着钻石般熠熠生辉的隐喻作用。

Blue,一种朦胧、无需多言、探究内心又不捅破,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微妙情感。

还有缠绵,浓情蜜意正悄然发生,没有人过于急迫,没有人需要捅破那张纸,让它像蓝色一样慢慢散开、渗透、包裹,直至淹没。

Blue是一种音乐的节奏和氛围,爵士,暧昧,隐隐的挑逗。让人产生生理上的本能需求,这种音乐的低沉、温婉、缠绵,让人坠入深层的、被忽略已久的激情之中,一旦被激发和泄露,将会把真实的自己展示得淋漓尽致,到那时才意识到,原来一直以为的平淡之下隐藏着一个野性、真实的自己。

这也是整本书、整个故事给予我的感觉。因此,它浪漫又让人心碎至极。

它的叙事方式很独特。第一感觉以为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然后由一位作家把它整理出来成了一部虚构作品。其实我自己也不大确定它到底是否是真人真事,按照作品的编排,它确实可以这么认为。可是我又想,或许这也是虚构的一部分呢?这样,这部作品的叙事方式就非常有特点了。在欣赏一部小说的时候,故事的内容、情节是一部分;如何呈现,也就是它的叙事手法才是决定艺术性的关键。

也罢,我不纠结它是否是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虚构作品。我只知道,它触动了我,像前面所说的,它是一首缠绵又温热的蓝调,只要听了开头,便无法挪步,便被它俘虏。

是的,俘虏。在一男一女的相遇中,当我们说他们擦出火花,其实就是各自把各自给俘虏了。俘虏在爱情里是一种绝美的体现,让自己丧失了自己,全情就只跟着对方走,无需问去往何方,是一种绝对信任之后的忘情,是一种像找到了遗失了几个世纪的另一个自己的交托。

文中如此描述这种俘虏:

“I don’t know that, either. Robert, in a curious way, you own me. I didn’t want to be owned, didn’t need it, and I know you didn’t intended that, but that’s what has happened. I am no longer sitting next to you, here on the grass. You have me inside of you as willing prisoner.”

He replied, “I am not sure you’re inside of me, or that I am inside of you, or that I own you. At lease I don’t want to own you. I think we’re both inside of anther being we have created called ‘us’”

翻译:

“罗伯特,我也不知道。你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拥有了我。我不曾想过会被拥有,也不需要被拥有,我也知道你并非有意而为之,但是它就是这样发生了。我不再只是坐在你身旁的草地上,你已经拥有了我在你的内在,像一个愿意被俘虏的囚徒。”

他回答道:“我不大确定是你存在于我,还是我存在于你,以这样的方式拥有了你。至少,我不想拥有你。我想你我都存在于一种由你我创造出来的东西里,那件东西叫‘我们’。”

啊,美吧?这部作品,站在语言的角度品赏是我见过最诗意、最迷人的表达。它的用词简练又普通,然而把这些简练又普通的词编排成一句又一句的话语,它成为窝心动人、寓意深远、直击人心的、富有某种灵性涵义,让人不禁一品再品其中的深意。它对爱情的描述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仅仅是一小句话都可以让你思考半天,意味深长得回味犹存。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控制不住想去翻译它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话都可以像诗一样唯美。

这就是他们四天爱情里产生的这种交织、把对方根植于由双方所创造出来的“我们”里。

有过甜蜜恋爱经历的人可能会理解这种幸福感,他们找到了另一个完全能让自己交托的人,然而现实中他们的爱属于婚外情。女主角弗朗西斯卡的婚姻尚在,家庭稳定,一个中规中矩对她好的丈夫,一对青春期儿女,日子一直平平淡淡地过了这么多年。罗伯特是一位离过婚的摄影师,他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与众不同的浪子气质,同时这种气质给人一种纯粹、坚定和野性。

就这样,难题就来了。坠入爱河,爱得深沉的两个人,因为现实和道德,他们无法在一起,尽管在这期间没有旁人给予过他们压力,因为他们止步于这四天。其实他们也是可以在一起的,只是如果在一起,这就无法产生这种文学效果了,就是因为不能够,才有了故事。

弗朗西斯卡选择了服从自己的责任,她为了自己的家庭、儿女们放弃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

相爱的两个人客观环境要把他们分开,多少情况下,双方或者至少其中一方会做出努力,面对现实做出争取,不然小说的冲突无法到达一种紧迫感。罗伯特是有的,他说了一句话,也是全书、全剧最经典的台词:

In a universe of ambiguity,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only once, and never again, no matter how many lifetimes you live.

翻译:在无棱两可的世界里,这样的确信只会到来一次,不会再有,无论你生活了多少辈子。

这是罗伯特对弗朗西斯卡说出他对她爱的确认,争取希望她和他能浪迹天涯。可是,最终弗朗西斯卡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完成照顾家庭的责任。这是这部作品超越道德评判的核心点。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罗伯特浪迹天涯,那他们之间尽管有纯洁的爱,也会被道德的口水所淹没,弗朗西斯卡未必能够成为罗伯特爱的样子,她会一辈子生活在忏悔当中。

她说:

But please don’t make me. Don’t make me give this up, my responsibilities. I cannot do that and live with the thought of it. If I did leave now, those thoughts would turn me into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woman you have come to love.

翻译:

但请不要把我变成那样。不要让我放弃我的责任。我不能那么做且不能怀着那样的想法生活。如果我现在就离开,那些想法将把我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不再是你爱的那个女人了。

这对于弗朗西斯卡来说何尝不是痛苦的煎熬呢?他们以无尽的相思和怀念对方度过了余生。作品里的这一段,他们已生活在不同的时空里,但是仿佛他们的相思是同频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所以这种相思和怀念让人不觉得凄美,反而保持了它原有的纯洁和温热。

在她的空间里,她是这样思念的:

I have never stopped thinking of him, not for a moment. Even when he was not in my conscious mind , I could feel him somewhere, always he was there. Robert taught me what it was like to be a woman in a way that few women, maybe none, will ever experience.

翻译:

我从不曾停止过想念他,哪怕一刻也没有。就算他不在我的意识当中,我也能感受到他存在于某一处,他一直都在那里。罗伯特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女人,一种极少或者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体会得到的方式。

在他的空间里,他是这样思念的:

I once watched a Canada goose whose mate had been shot by hunters. They mate for life, you know. The gander circled the pond for days, and more days after that. When I last saw him, he was swimming alone through the wild rice, still looking. I supposed that analogy is a little too obvious for literary tastes, but it’s pretty much the way I feel.

翻译:

我有一次在看着一只加拿大鹅,它的同伴被猎人射死了。它们为生命而交配,你懂的。那只雄鹅绕着池塘转了好几天,之后还维持了更长的时间。当我最后一次见到它,它形单影只地沿着野稻子间游弋,依然在寻找。我想,这个隐喻对于文学品味来说有点过于直白了,不过这和我所感受到的几乎是一样的。

这部作品虽然是描写婚外情的,但是它不会被人感觉是违反道德的,是因为他们的爱超越了世俗,存留在内心深处那个最隐秘的地方,保护着它的纯洁性。他们之后再也没有联系过对方,直到他生命的尽头把一些遗物和最后自己想说的话以信的方式寄给她。

他们虽然在死前都不能再见到对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助长了这份爱越来越醇厚,越来越浓烈,已经超越了要去寻找对方,生活在一起的欲望,到达了没有时间、空间的维度里。他们从见到对方的那一刻起便一直存在于他们所创造的“我们”里。

这是罗伯特对弗朗西斯卡的允许,他允许她的选择。她选择了自己的家庭,选择了完成她的责任,他允许她这么做。

这让我感受到真爱并非是要拥有一个人,和这个人生活在一起,而是为她的处境着想,尊重她的决定,不打扰,一直把这份爱埋藏在心里,一刻都没离开过。

作品的最后,作者采访了罗伯特生前唯一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一位大提琴手。他是唯一一个罗伯特吐露这段爱情故事的人。大提琴手听了之后,把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这段唯美的爱情谱写成曲,当他年老之时无法再拉大提琴,但他偶尔还会拉拉这首为他们编写的曲子。结尾是这样写的:

And for some reason I always look at the picture he gave me while I play it. Something about it, I don’t know what it is, but I can’t take my eyes off that picture when I play the tune.

I just stand here, about twilight, making that horn weep, and I play that tune for a man named Robert Kincaid and a woman he called Francesca.

翻译:

出于某种原因,我经常看着他给的那张照片来演奏它。关于它的一些东西我不尚了解,但每当我演奏那首曲调,我无法把我的眼睛从那张照片上移开。(注释:那张照片是指麦迪逊乡里的那条桥,由男主角罗伯特拍摄的。)

我就只是站在那里,在差不多夜幕降临的时分,我开始让那号角哭泣,我为一个名为罗伯特.金凯德的男人和一个名为弗朗西斯卡的女人奏响那首乐曲。

这个结尾就如前面的蓝调音乐,迎来了一个缠绵未完的句号,不管你读到哪里,总感觉隐藏着的情感还可以有更大的喷发,但是它却微微地隐藏着,像一股暗涌,在人们的心中继续激荡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廊桥遗梦》:有一种境界的爱,跨越了道德评判,纯粹又深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kp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