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总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患有懒癌、起床气、重度拖延症等毛病,然后开始羡慕我有自律早起的好习惯。对此,我总是笑笑不说话,这些毛病都能治,只要你真能够下定决心。
人的行为方式就像电流回路一样,是个迂回转折的习惯过程,这个习惯性的回路往往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方面组成。例如心理暗示: 我终于下班了,惯常行为是玩手机,奖赏是放松心情。
再比如,心理暗示: 看到了香烟 ,惯常行为:点烟,奖赏是消除疲劳。
你看,人总有种懒惰的劣性,用释放压力和消除疲劳来为自己找借口。当然压力和疲劳是肯定存在的,但不能因此浪费时间,懈怠生活。现在找出了问题的根源是不良生活习惯,那么我们就要想法解决问题改掉它。
例如当心理暗示“下班了”时,我们可以把惯常行为“玩手机"变成“吃零食”或“出去走走”,这也算是一种奖赏。当看到“手指甲涂的很漂亮”,把“咬指甲”的惯常行为变成“拿起书来”,这也是奖赏自己,打发无聊时间的一种方式。
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现代人正确的生活打开方式。我们还要把这些好习惯变成核心习惯。例如:
心理暗示: 下班了,惯常行为: 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奖赏: 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再比如,心理暗示是孩子变自信了,惯常行为是跟家人一起吃饭,奖赏: 学习变得更好。
这么良好的因果让我们不由得相信这样一个事实: 良好的核心习惯会产生巨大的杠杆力量,能够让生活变得幸福美好起来。这就是核心力量带动的连琐效应。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核心习惯。比如心理暗示“跑步”,把惯常行为“焦虑的思考工作”变成“听音乐”,奖赏同样是“转移身体疲劳”。
再比如,心理暗示“写作”,把惯常行为的“刷头条,追网剧”变成“阅读仿写”,奖赏都是“整理思想,释放心情”。这些好习惯都能让我们逐渐变的充实,自律起来。
良好的核心习惯开始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形成于长时间的循环反复。改变坏习惯也许需要长篇累牍的理论和方法,而形成好习惯则只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好习惯,萨吉德说的好: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改变坏习惯,让我们走上健康充实的学习之路,
创造好习惯,让我们变得自律强大起来。
不去做,然并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