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认真读过陆小曼的生平,也没研究过她的真性情。
周末的午后,小憩片刻,读到陆小曼的生平颇有感触。
陆小曼,一个生活在锦衣玉食,光鲜亮丽下的生活,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灵魂?
回顾陆小曼的一生,倾国倾城的容貌,引得年轻的她很有优越感,从小不缺少家庭的宠爱,物质经济的支撑,想来也不会了解贫穷是什么?
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特立独行的灵魂给了她震撼,双方家世的允许,步入第一段婚姻,年轻的时候,这么优越的家庭经济环境,不懂爱,很正常,养成了只爱自己的习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享受交际名媛生活带来的快乐。
因为初涉婚姻,尝到婚姻的寂寞之后,与徐志摩相遇,相知相恋,到最终不顾世俗,堕胎(最终导致终生无法生育),步入第二段婚姻,也是经历了特立独行的背景,很多亲戚朋友都不看好,不顾中国传统文化,做到这样的特立独行,内心也是足够强大到,活在真我的世界里。至于徐志摩先生,因为陆小曼强大的奢侈的开销,导致最终丧命。想来也并不是陆小曼愿意看到,只是一个意外,陆小曼介意的只是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以及林徽因跟自己比较以后,自己的内心希望徐志摩为自己付出的多一些,这种嫉妒似的爱情,恰巧说明陆小曼矛盾的内心。
不可否认,陆小曼是才女,她与林徽因、徐志摩的感情纠葛,恰恰是在时间上的交错,徐志摩认识林徽因在前,认识陆小曼在后,而陆小曼对林徽因的嫉妒只是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情,想要索取更多,获得更多的陆小曼,就让徐志摩兼职数份工作,维持陆小曼的奢侈生活,想来陆小曼也是一个感性的人。
陆小曼的第三段感情发生在徐志摩去世以后,有目共睹,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改变了很多,因为生病,吸食鸦片成瘾这种事情,都能戒掉,可见陆小曼对徐志摩的爱,全部体现在了徐志摩死后,整理徐志摩的诗卷,并帮助其出版,当然,后面的生活也是靠第三段感情的支撑,接济其经济开销,说明她始终是一个经济上没能独立的女性,即便是这样她的名字,她的美貌,她的特立独行被我们深深记住。
徐志摩死后的三十年,是她平静生活的三十年,这三十年间,与陆小曼其实已经是半辈子了。用半辈子的人性来诠释前三十年的言行举动,特立独行,只爱自己,不爱丈夫~~看不到她的过往,但真实地活着她自己,诠释着她自己特立独行的感受,不顾社会的话语,留给后人对她的评价,只是价值观的评价。
从今天看来,特立独行的女性,才女,都是好品质,只是她没能自己经济独立,也还是有时代的烙印。因为她的家庭出生以及交际层都是名流,她才能把她特立独行的本质表现到极致,普通人成不了陆小曼,只是一个影子。有人羡慕陆小曼,是因为她获得了全世界珍贵的东西,三段真挚的感情,她爱她自己的同时,相信也学会了一点怎么爱别人,只是不愿意做被传统文化淹没的那个人,否则就不是陆小曼了。
我们做自己,不管是好看的皮囊还是有趣的灵魂,今天我们也不可能做到陆小曼一样的极致,是因为再无陆小曼这样的身家,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才是经典。不管你是羡慕陆小曼还是记恨她,她是二十世纪时代的典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