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了展示员工风采,要做照片墙,要求每人按照规格提供一张生活照片。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多久没照过相了,为了工作,利用中午时间,让同事帮忙随手拍一张,交上去应付。
我一直都很排斥照相,曾经很羡慕那些在镜头面前,将动作姿势和表情神态做得行云流水之人。也曾有意识地浏览过类似怎样摆拍才好看,怎样用手机拍出视觉大片之类的实用指南。事实是,看的越多,拍照越木。以前不懂时,还能笑一笑。现在知道多点了,反而手足无措,笑也不会。一看到相机镜头,就听见自己心底的小人儿在提醒自己:“拍照呢,拍照呢……”
太拘束,照个相而已,感觉自己被绑住了手脚,犹如被他人指挥的提线木偶,找不到自我的存在。索性彻底放弃,不再把这回事儿当做事儿,反而自由了许多。
我之所以认为照相这件事儿是一个负担,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拍照几乎与生活密不可分,简直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朋友圈就是绕不过的一个大坎儿。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P图软件横行无忌。
自己当然可以选择不自拍、不美颜、不发图。可不得不承认,于公于私,我们总会有些时候,不能选择不做他人的背景板,也没有理由阻止他人发布有自己头像的各种群圈图文。每到这种时刻,上不上相可能就会呈现天差地别的效果。更有甚者,一张照片,成为衡量友谊的试金石,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有一天,我看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写到他一个不喜欢照相的朋友,为了某种需要,不得不走进照相馆。结果被照相者无数次摆来摆去,一遍遍要求“带点笑容”,丰先生的朋友实在受不了,破口大骂起来,“什么叫作带点笑容!我又不是来卖笑的!混账!我不照了!”读至此处,我被丰先生这个耿直的朋友逗笑了,却也在心里为他拍手叫好,话糙理不糙,简单粗暴地喊出了我的心声呀。
在这个大家都喜欢“读图”的网络时代,我们明知道“图”的虚假,可还是摆脱不了被“图”绑架。所有的照片不拍到满意不罢休,拍出来的照片不P图不示人。这其实是个很大的“工程”,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忒高,既要会拍,会摆,还得会修。
于我而言,一个“摆”已经让自己犹如傀儡,其他两项又是双重负担。我也忍受不了那种出去吃饭,或者干个什么事儿,先要配合拍照,要拍好看,让拍摄的人满意了,才同意你吃的自由,或者玩的自由。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配合他人,都过太累。我不如直接弃了,不拍不摆,也省的修。只要自己心灵不被此事所累,自己是否面对镜头,呈现的结果好不好看,似乎并不重要。
我只在乎我所能感受到的真实的生活之美,那么活泼泼,鲜亮亮,最自然的本真。美食,尝到了;地方,到过了;风景,看过了,生活中的小窃喜,金光闪闪的日子里,最自然的自己。因为自己用心投入的体验,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愉悦着精神和心灵。可一旦想着要把自己和生活“摆给”他人看,这种有意为之,难免会让真实带上伪装,照片就会成为一张面具和一种负累。
我又想起,自己在不知道“凡尔赛”之前,曾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惑,为何朋友圈里总出现一堆护肤品的瓶瓶罐罐,或者一堆鞋子,或者包包的照片,后面附带的人也不是我看到的那个样子。
后来,知道了,照片照的啥不重要,主要看被照的人和物的LOGO。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孤陋寡闻,我还特地上网查了查那些LOGO,慢慢也明白了,隐藏的其实是与贵妇、名媛可以比肩的物品价格。
生活不是自己的吗?体验不是最重要的吗?被他人的眼光“框住”自己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吗?真正的生活之美没体验到,自己还成了别人眼里的“卖笑”人。
有人说,拍个照,是为了记录生活,记录美。可是真正的美,岂是一张人工刻意摆拍的照片所能限定。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庄周的“万物与我为一”,苏东坡的“清风明月皆备于我”……何曾有图,何须用图。
生活很大,如此之美,心若能看见,处处皆美景,日日是好日,何须人为的刻意修饰。
网友评论